被评“非常不满意” 电动巴士香港无运行?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政府自2011年起成立“绿色运输试验基金”,鼓励运输业界试验减排车辆。环保署近日公开两部该计划之下单层电动巴士的测试报告,指营运商非常不满意巴士表现,特别是巴士经常坏车,需要维修,长时间未能载客。
电动巴士试验已经多次在港触礁,难以普及。然而,困难不应是放弃研发的借口,更应是推动力,政府要透过挑选更具质素的生产商,以至自主研发,带领业界继续发展电动巴士,香港不应缺席于汽车电动化及自动化的大趋势。

两部单层电动巴士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愉景湾试行,生产商是山东沂星“华夏神龙”。营办商愉景湾交通服务安排电动巴与传统柴油巴士比较。报告指营办商非常不满意电巴表现,例如电池、空调和压缩机质素差且不稳定,试行首年经常坏车和维修,难以每天运作。电巴燃料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虽然较柴油巴低,但两部电动巴各自停运时间平均达一年,远超柴油巴的不足两星期,省回的燃料成本难以弥补票价损失。

愉景湾交通服务有限公司测试的华夏神龙电动巴士中,其中一辆在两年测试期中,有437工作天无法运作.(报告截图)

如此表现,的确难吸引营办商继续使用电动巴士,而这亦非首次电动巴在港触礁。以同一生产商山东沂星为例,计及2017至2019年和2013至2015年的两次试行,表现也未能比得上柴油小巴,尤其是损失营运日数较高,电池容量不足以应付每天运作。至于在专营巴士方面,九巴、城巴和新巴尝试采用不同品牌的电动巴,但同样受制于续航力低,电池使用不久便衰退,可使用时间较柴油巴少,更有部分要退回原厂维修,现役巴士也只能走短程和平路较多的路线。

环保署可做更多

政府曾经解释,本港多上落山的道路,巴士多为全空调服务,耗电量较其他地方高,特别是在夏天,因而削弱续航力,而后备零件数量不足亦会拖长维修期。这说法是把运作问题归因于外在环境,至于巴士零件质素有没有问题就较少提及。须知道市民对巴士的需求量大,若果零件挨不住每年和每天长时间运作,就很容易损耗。环保署宜多交代巴士试行前的质素,以作参考。

电动巴士在香港缺乏亮丽成绩,落后深圳和伦敦等大城市,大小营办商对扩展电动巴士规模却步。五家专营巴士公司前后引入36辆电动巴士,车辆数目只是近6,000辆巴士数目一个很小比例。有指香港引入的大小类型巴士,几乎全部也是来自内地,故惹来1.8亿元公帑购入粗制滥造内地货的指控。固然内地是电动巴士的主要生产商,但诸如韩国等其他国家的生厂商也在开拓电动巴士市场,包括双层电动巴士。在采购巴士时,环保署不妨邀请更多厂商投标,货比三家,从中挑选适合香港的产品。

政府早前批出1.8亿元,以全数资助5间巴士公司添置36架单层电动巴士。(资料图片)

不应放弃本地研发

零排放汽车是大势,各地也在争相研发,领导产业。在引入外地电动车款之外,香港亦应重新自行研发和使用电动巴士,产品既能最配合本地需要,甚至可以输出技术,在市场上分一杯羮。其实,生产力促进局早在2015年11月已经研发出单层低地台电动巴士,但在一个月后自焚。调查报告显示火警源于人为操作问题,或许局方担忧外界对产品缺乏信心,此后再无听闻复产。另有私人企业在港研发电动巴并已在外地行驶,惟香港未见服役。

生产力局研发的首部“香港品牌”电动巴士2015年11月底完成研发程序,惟一个月后就突然着火焚毁。(生产力促进局提供)

环境局局长黄锦星本周三(2日)透露明年首季推出首份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既然香港有人投身电动巴士研发,环境局应主动联系营办商和公私营开发者把电动巴士普及化,并尽力扫除障碍。当电动巴士“落地”有期,相信各界会有更大动力解决充电和维修保养等问题,港人有望早日享受电动巴士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