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政策一时一样 政府连环转軚错配资源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申诉专员公署周二(22日)发布主动调查报告,揭示本港电动车公共充电设施不足、停车场泊位管理不善等,而政府电动车政策长期摇摆不定,更令市民无所适从。港府在《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中订下“目标”,盼在2020年有三成私家车属电动车,但申诉专员公署向环境局查询时,局方却改称这是“愿景”。政府电动车政策摇摆不定,难免令市民质疑港府推广电动车的决心。

本港电动车公共充电设施不足、停车场泊位管理不善。(黄伟伦摄)

政府弹出又弹入

香港政府在电动车问题上多年浪费时间,发展速度远不及预期。政府本来在2011年修订的《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期许所有新建筑物的私家车泊位,应有至少三成可以提供电动车充电设施,而未来规划也以有三成私家车属电动车为目标。当时,政府通过宽免住宅和商业楼面面积,以利诱发展商设充电站,屋宇署曾经预计新楼悉数落成后,有至少四万个车位可供充电。

不过七年之后,实际数字令人大失所望。截至2018年12月底,香港电动车数目共11,496辆,占全港登记汽车总数不足2%,而目前电动车公共充电设施也只有2,000台左右,远不及政府2011年“三成车位”的目标。

政府电动车政策屡番更改,时而优惠时而取消,窒碍本港电动车发展。曾荫权在2009至2010年度施政报告曾经提出,政府长远政策目标是令香港成为亚洲区内,最广泛使用电动车的地区之一。2011年推出上述的宏大“目标”后,2016年政府又将政策聚焦到公共交通转用电动车,鼓励私家车车主转用电动车的措施就停滞不前。2017年4月,政府取消全数豁免电动车首次登记税,当时车价飙升近一倍,导致电动车销量大减至49架,跌幅高达96.8%。燃油汽车首次登记数字反因此提升11.8%,柴油车更有逾1.6倍升幅。政府一方面表示以电动车取代传统车辆有利环保,但政策又逐步背离推广电动车,举措令不少市民费解。

纵然今年年头政府推出电动车“一换一”计划,但碍于本港电动车配套不足,仍未能吸引大众换车。随技术发展燃油汽车面对逐步淘汰,政府在这过渡时期至关重要。政府应尽快普及电动车充电设施,推出更优惠措施鼓励车主转用电动车。环保、运输、商务或其他相关部门若不打破官僚桎梏,跨部门合作,便难以制定一致而长远的汽车购置政策。在电动车渐变成熟、普及的同时,当局须积极协助燃油车车主换车,减少汽车废气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政府须全面改掉过去摇摆不定的电动车政策作风,在未来指出清晰的政策目标,不能再以“愿景”之名蒙混过关。

申诉专员赵慧贤交代新一份调查报告,当中包括涉及电动车规划问题。(罗君豪摄)

充电位得物无所用?

充电设施本已紧绌,位置遭到滥用,令充电设施不足的情况更加严竣。报告指出政府停车场内的充电泊车位经常被非电动车,或已充电完成的电动车占用,导致电动车反而无法使用充电设施。《香港01》记者周二(22日)下午到林士街停车场及荃湾停车场两个政府停车场观察,发现大部分充电车位确被非电动车霸占,其中一层约20个充电车位中,仅有2辆电动车充电,其他主要都被普通私家车停泊。

香港目前并无规例要求充电车位只供电动车使用,而外判停车场营办商的实际做法政府也少有干预。纵然特首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表示未来将投入20亿元,协助私人住宅停车场加装电动车充电的基础设施,但非电动车占用充电车位的资源问题一日不解,投资再多也未免药石乱投。作为短期应急方案,政府有需要先订立法规,限制非电动车使用充电车位,甚或以小额罚款加以阻吓,避免资源错配。

长远而言,单以惩罚无助解决问题。非电动车泊到充电泊车位上,其实侧面反映本港车位严重不足。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5月17日文件显示,全港领牌车辆共780,978辆,但目前泊车位(包括公众停车场、私人停车场、临时停车场)却仅758,643个,平均每架汽车可用车位不足一个。路面合法泊位已非常紧绌,若再要求各备有充电设施的停车场刻意留空可用车位,只变相令更多汽车“被迫违泊”。

目前全港汽车数目接近80万架,在本港推展电动汽车普及之前,让本港汽车增长减慢是港府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政府应从源头入手,提升首次登记税和牌照年费,减慢占比最多、升幅最大的私家车数量增长。作为替代,政府应透过改善都市规划,鼓励单车、步行等上班方式,亦须完善集体运输工具,利用优惠折扣等吸引市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长远减低市民对私人汽车的需求,如此才是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