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欺诈个案 政府应尽快收回单程证审批权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艺人汤唯2017年替香港政府拍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宣传广告,鼓励各地精英来港工作,一展所长。广告以门来比喻计划,人才借此前来这个机会之都。港府一向称有制度防止欺诈,以伪造文书和假结婚取得居留权,然而,害群之马禁之不绝,不但浪费公共服务,而且有违吸纳精英的政策目标,也令制度蒙污。港府必须多掌握新型犯罪途径,并且参考其他地方例子,增强识别滥用个案,捉拿不法分子。此外,现时由内地政府审批、香港配合审批的单程证制度存有漏洞,港府应继续争取更大的单程证审批权力。

香港人口增长主要是由移民人数,特别是持单程证来港人士所带动。(资料图片)

欺诈居留者屡抓不止 执法力度尚待加强

立法会秘书处本月发表研究文件,整理香港过往应对欺诈居留申请行为的方法及成效,并引用英国及澳大利亚的例子比较。在人才入境计划范畴,文件指出入境处“仅公布非常有限的资料”,难以判断把关成效。

就“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申请,自2014年至2018年九月,入境处曾就12宗怀疑提交失实资料或作虚假陈述的申请作出深入调查。针对这12宗个案,所有申请已因未能提供足够资料而终止处理或被申请人自行撤回,当中有九宗个案入境处正进行刑事调查。在2016年,入境处曾就“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拒绝两宗怀疑经不良中介提交失实资料或作虚假陈述的个案,另有七宗被申请人自行撤回或中止处理。单从该19宗个案而言,所有嫌疑者也知难而退,侧证调查有一定阻吓力。

正如立法会文件指出,审计署曾在2016年发表报告,要求入境处有需要改善核实“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申请人资历的随机核查安排。政府同意审计署的建议,例如记录档案,定期进行简报及抽查,检讨督导核查机制等,又称已加强核查上述就业安排的文件真伪,值得肯定。

然而,入境处有否网罗所有嫌疑个案,仍存疑问。之所以有此忧虑,是因为媒体年半前仍揭发有移民公司声称可以藉“输入内地人才计划”骗取居留权,另有媒体数月前报道不法集团出售伪造大学毕业证书及成绩表。处方必须紧贴形势,不断更新核查程序,并且与内地部门合作,及早辨别滥用个案。

现时入境处有多个入境计划,供香港以外人士来港工作申请工作签证。当中包括“一般就业政策”(一般计划)、“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内地人才计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优才计划)、“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非本地生就业计划,专供留港工作非本地生申请)。

定罪者少显搜证困难 收回单程证审批权助调查

有人也利用单程证制度骗取居港权。“01观点”多次指出,港府应掌握单程证的审批权,不是因为要拒绝内地人来港定居,而是完善审理申请者的资格,避免有人利用中港两地程序漏洞,透过假结婚取得居港权。

很多人批评现时只由内地政府接受申请和签发单程证,机制欠透明,而且造就内地官员贪污的空间。其实,入境处已有一定权力掌控资格,即港人内地子女必先取得处方发出的居留权证明书,并附贴在单程证之上,才可以行使永久居留权。

既然港方有权审批子女来港权力,何不争取把权力扩大至审批配偶资格,以针对假结婚?此问题不容忽视,因为近年大部分被捕个案最后均没有被检控定罪。据入境处资料,在2008年至2017年,香港共有10,649人在6,971宗被捕个案,但只有1,733人成功被检控。保安局去年回应,原因之一是法院要求举证要达到“无合理疑点的最高要求”,例如具备犯罪中介集团付款的财务交易,或者疑犯自行认罪。

当然,犯罪集团和当事人会尽力避免执法人员“人赃并获”,尽力不留痕迹,执法者多数依靠市民举报、突击家访、搜集出入境纪录及环境证供、对涉案人士问话,使得虚假婚姻关系不易证实。再者,现时社交媒体流行,寻找假伴侣可以更隐密,甚至毋须中介代劳,搜证将会愈趋困难。

收回单程证审批权,有助港方集齐申请者的证明文件,方便审核,并根据香港现实状况厘订名额数字。坊间对香港如何全面收回审批权有不同意见,提议之一是与非本地受养人制度一视同仁。这就不单要证明婚姻或子女关系,而且内地亲属要证明过往无不良记录,本地亲属则要证明满足基本经济条件,并提供适当居所。这安排的好处是减少内地官员借此贪污的机会,又可统一家庭团聚原则,避免差别对待。

改革入境政策不能拖 步伐须谨慎

政府建议三隧分流方案也多番折腾,修改单程证审批准则定会掀起更大、更长时间的争议,需要仔细商讨。再者,曾有社会政策研究者提醒,经济条件的要求会有反效果,例如本地亲属离世,或虐待受养人时,受养人不敢求助,因为担心被遣回内地。政府必须聆听各方意见,提出周全方略,尤其思考如何减低政策改变的不良后果。短期内,政府可参考立法会文件引用的外国例子,构思延长可疑结婚个案通知期,增拨人手抽查等措施,增加假结婚的成本。

香港出生率及死亡率低,单程证及各项入境计划成了人口增长的最大因素,因为单程证审批权不在港方,港府难以掌控来港定居的时间和人数,阻碍教育、医疗和就业等政策的规划。近年的族群争拗,加剧社会矛盾,质疑上述人口来港的正当性,正是矛盾源头之一。因此,不论为保障正规个案,平息社群之间的猜忌质疑,还是厘订人口政策,港府务必打击居留欺诈行为,并收回单程证审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