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线剪筋】保密协议掩盖劣行 损公众利益 立告密法刻不容缓
港铁沙中线红磡站剪短钢筋丑闻,礼顿在事件被揭发一直保持沉默,公众只能靠媒体和立法会议员透露内情。分判商中科兴业早前力数礼顿屡屡以保密协议为由,禁止中科向港铁作供。然而,连日只见公司声明,直至近日,董事总经理潘焯鸿终于现身,攻击港铁高层知情不报,又指礼顿要求他删险钢筋被剪过程的片段。
事件再次令人担忧,不法事件会否因为保密协议而被隐瞒,削弱公众知情权。另一方面,现行法例能否有效保障告密者,免受企业、工作伙伴以至政府报复。港府在彻查工程风波之际,立法保障告密者。若果香港有健全的告密者法例,丑闻或者一早被公开,更可巩固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
立法保护告密者 至关重要
告密者揭发公职和私人企业贪污、诈骗、管理不善的事件。该事件伤害公众安全、公平商业交易、自然环境,往往涉及重大公众利益,如能成功,将能推动社会进步。告密风险极大,为防止报复,社会需要尽力保护告密者,立法是方法之一。
保护告密者的法例,看似抽离,港人大抵会想到几年前斯诺登踢爆美国政府秘密大规模监控互联网,公开身份并一度潜逃香港。他的行为涉及国家安全,但一般打工仔也会遇上告密与否的两难。
告密例子不鲜 揭破劣行却遭报复
2016年底,三名屯门望后石谷堆填区污水厂承办商员工先后向上司及环保署举报,违法排放垃圾汁及其他废料处理失误,均不得要领,最后向传媒告密。除此之外,民航处员工多次揭露新空管系统问题,顾问伍珮莹驳斥政府早期审批香港电视牌照时,没有要求顾问公司筛选牌照申请者等等,也是为公众利益告密的案例。
告密风险极高,绝非轻率决定。上司、雇主、合约持份者可以违反雇佣合约或者合作协议而追究告密者。市民眼中的英雄,随时饭碗不保,甚或被控告,后果难料。
有评论指出,香港现有几条法例保障“吹哨者”,免被追究,例如《雇佣条例》保障雇员不能在工伤或违反工作安全法例的法律程序中终止或威胁终止雇用,《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保障任何人可以披露涉嫌洗黑钱或其他罪行。
然而,上述案例足以证明,告密者的保障有形无实。在污水厂事件,三人获公众嘉许外,竟然收到三封解雇信。即使环保署检控营办商成功,三人也未能复职。伍珮莹被顾问公司指违反专业操守而被解雇。立法会议员谭文豪称,民航处员工收到指示,爆料会遭纪律处分。在沙中线风波,礼顿要求中科删除剪短钢筋影片和相片,潘焯鸿又称港铁停止中科涉及七千万元的工程。
迄今为止,雇主可以毋须理由,只需赔钱便可解雇员工。即使今年立法会通过了《雇佣(修订)条例》,法庭可向不合理解雇的雇主颁布员工复职令,但雇主仍然可以拒绝执行,代价只是赔偿最多7.25万元。法例制止雇主以各式理由报复的阻吓力,远未有效。
草案早已准备 政府须主动重提
美国、英国、荷兰、印度、台湾等地区也订立了保护告密者的法例。美国于1989年通过的“告密者保护法”(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Act),就保障联邦政府雇员告发联邦机构不法行为的权利。
在香港,立法会议员梁继昌曾经草拟了《2016年公共利益披露条例草案》,规范披露的内容和方式,以及受保护对象,但立法会人力事务委员会拒绝纳入议程,不了了之。
根据梁继昌的解释,条例旨在保障基于公众利益而披露资料的雇员,豁免他们因披露资料而招致的民事法律责任,以及保障这些雇员不会因披露资料而遭解雇或在工作上获较差的待遇。披露内容必须牵涉以下几项:刑事罪行、违反法律责任、司法误判、危及生命、危及环境。
有人担心告密者为一己私利故意爆料,草案因此规定,要受条例保障,告密者必须基于良好意愿,不为个人得益,以及合理地相信所披露的资料和指控是真确。另外,法例也要求雇员先向雇主举报,只有当雇员合理相信披露给雇主会对雇员不利,或者资料毁灭,才可向条例准许之外的人公开资料。
草案提供了一个规范框架。在此之上,立法需要考虑如何平衡公众利益及国家/公众安全,在整个举报到审讯过程保障当事人的人身安全,能否容许匿名举报,何时需要告密者公开身份。
资讯公开透明,提升社会信任,即使功利一点,诚实营商,有助巩固香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港铁是香港的信心标志,但港铁工程屡爆丑闻,加上港铁、政府和承建商互相推卸责任,令人发指。可以想像,如果有完善的保护告密者法例,沙中线工程员工和监工知道钢筋被剪,向上司举报又不得要领,他们或许更早就上报政府以至传媒,阻止更多同类个案。
政府要挽回公众对港铁及社会的信任,除了撤查沙中线风波,更应参考梁继昌的草案版本,主动立法保护告密者,答谢各位捍卫公义者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