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铁加价】推三毫子转乘优惠 小巴加价即被“对冲” 民怨难解
港铁去年基本业务利润创新高,达105.15亿元。企业盈利丰厚,但昨天(5月28日)仍宣布加票价3.14%。也许估计加价招来市民不满,港铁推出多项优惠,尝试“对冲”。市民早已看穿港铁优惠是小恩小惠、耍花招,只是在铁路主导的运输政策下无奈接受。值得注意的是,港铁大肆宣传转乘专线小巴三毫折扣优惠,只是言过其实。运输署正在处理多条小巴路线的加价申请,而且加幅显著,所谓的优惠很快就消失。说到底,港铁应直接减票价,政府也应加快检讨票价可加可减机制,以至考虑回购港铁,才真正对市民负责。
可加可减机制变只加不减 优惠言过其实
港铁宣布根据可加可减机制,6月底起增加票价3.14%。自从两铁合并以来,港铁已加价近3成,比巴士票价增幅大。可加可减机制最大问题,是方程式内的通胀及运输业名义工资指数,近年随着经济发展而增长,而生产力因素的在方程式的成份不大,结果变成只加不减机制。民间也提出不少建议,例如把名义工资指数改为实质工资指数,或者引入票价稳定基金等。不过,政府与港铁两次检讨后,也没有彻底改动方程式。
港铁以上市企业做挡箭牌,忽视公营企业的角色,屡屡以保护小股东利益为名,抗拒直接减价。政府则畏首畏尾,只动用股息补贴交通费,纾解民怨。相比之下,港铁推出的各项票价优惠,并非所有乘客受惠,甚至混淆视听。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每程97折车费扣减,这优惠包括来自分享利润机制,以及来自多宗铁路事故罚金。罚金本已不高,而折扣只是补偿乘客的时间延误,是应有之义,绝非额外优惠。再者,港铁称今年内不调高港铁都会票以及全月通加强版售价,但细看两项计划,前者每日有12万人次,后者每月有12.5万名乘客。那边厢,港铁每日平均477万乘客人次,即使撇除旅客、长者或者短程搭客,两项计划的受惠人数其实有限。大部份港人要等候政府交通费补贴计划后,才有优惠。
三毫小巴转乘优惠微不足道 小巴加价即被对冲
今次港铁推出新猷,为转乘港铁及绿色专线小巴的八达通乘客,提供三毫转乘折扣优惠,为期5年。在昨天记者会,港铁发言人举了例子,来往慈云山往尖沙咀的八达通乘客,假若现时先乘37M绿色小巴往黄大仙站,再转乘港铁到尖沙咀,再享用早晨折扣优惠后总车费,加价前为10.2元,加价后配合转乘及97折,车费为9.8元,节省0.4元。
这个例子有两个问题。首先,港铁的票价较九巴贵超过三成,乘搭九巴5X特快线,全程车资只需6.8元。如果愿意付出时间乘搭“流水线”5C,车资更只需5.8元。第二,回程没有早晨75折优惠,车资会更贵。如非为了挣时间,居民未必会选用港铁来往尖沙咀。第三,37M小巴车资在今年增加一成,刚好是三毫。虽则对上一次加价已是4年前,但对搭客来说,加价只是抵销小巴加幅而已。
更重要的是,小巴加价陆续有来。去年8月至今年3月期间,运输署接获132条专线小巴路线的票价调整申请,加幅普遍超过一成。如果通通获批,市民享受到的小巴车费优惠,很快就会被加费对冲掉。
谨记公营服务 老实厘定车资
港铁必须牢记公营服务性质,首要目标是提供稳定高效率服务,而非挖空心思盘算车费,毕竟港铁的收益足已应付营运和维修开支。主席马时亨不止一次形容港铁是座“金山”,全港市民均受益,政府回购如同拆掉它。其实,港铁能成港人靠山,就已足够,其获利多少,与市民没有多大关系。政府不应放弃回购港铁这个选项,短期内要修订可加可减机制,并要求港铁车费老实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