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文创|别出新裁宣传单张——戏桥 见证粤剧发展辉煌史|开卷乐

撰文: 开卷乐
出版:更新:

电影上映前会有宣传片,旧时粤剧又会如何宣传?原来剧团会印刷精美的“戏桥”,也就是粤剧的宣传单张。剧团通常会在粤剧开场前派发予观众,戏桥上列明了剧团名称、主要演员、演出剧目简介、场地日期和票价等资料。粤剧研究者岳清向收藏家、图书馆等收集了1910至2010年间约一百份的戏桥资料,辑录成《纸上戏台──粤剧戏桥珍赏1910s-2010s》一书。戏桥记录了多年来各大名伶、剧团横跨港澳、两广、东南亚甚至美国三藩市芝加哥等地区的演出,见证粤剧的历史变迁。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纸上戏台──粤剧戏桥珍赏1910s-2010s》——由宣传单张见证粤剧盛世

粤剧戏桥。(图源:carousell)

宣传单张最重要的当然是设计,如何用新颖的概念吸引大众的眼球是行销的重要元素。二十世纪初的戏桥不时让位给商业广告,版面被占了一半。及后为增强号召力,戏桥改以长型折页设计,印上担纲名伶的照片,配以简洁的插图衬托戏班名字,剧目亦有人物画像,这成为了30至50年代广泛使用的设计。

为吸引观众,不少戏桥也会“搞搞新意思”,如1955年《梁祝恨史》戏桥采用了红绿渐变色的变化;1956年《蟹美人》戏桥的背面以漫画式的风格绘画大蟹,配上名伶余丽珍的头像,大胆尝试的风格带出了神话粤剧的讯息;1987年的千岁戏桥以扇形设计,正面印有名伶文千岁、梁少芯的剧照,背面则是一连五晚场次的剧情及演员分配资料,将所有紧凑的内容安排囊括其中。有戏桥更利用半边脸谱、像一道门的折叠方法等等,为大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纸上戏台──粤剧戏桥珍赏1910s-2010s》书封。(图片由开卷乐提供)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郑政恒、黄怡、冯杰主持,逢周六晚上9时30分至10时,港台第二台播出。

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读者可以从不少珍贵戏桥一窥昔日各大名伶的留影,甚至见证粤剧发展的里程牌。1927年谭兰卿在美国演出《盲妹雪恨》,戏桥上印有“咏霓裳男女班”,原来当时香港、广州只有全男班和全女班,演员需反串演出,但当年戏班“走埠”到美国演出,则可灵活调度,而谭兰卿可算是男女班的先驱演员,该份戏桥正正留下这份珍贵纪录。

1927年于美国公演的粤剧《盲妹雪恨》戏桥。(图源:wiki; Hkgalbert)

早年粤剧演出资料遗留下来的不多,也有些戏院早已随年月而逝去,作者岳清便从戏桥中,拼贴出一段段粤剧历史。例如1956年的一张戏桥中记录名伶余丽珍在东乐戏院演出《蟹美人》,设计师将余丽珍的花旦造型拼贴在蟹漫画上。岳清得到这份戏桥后,从不同渠道寻得当年剧照,发现当中的舞台造型,与戏桥上的蟹漫画互相配合。岳清更翻查出这座消失的东乐戏院,当年正正矗立在今日联合广场的位置。

粤剧《义侠女打洞》戏桥。(图源:wiki ; Hkgalbert)

戏桥里,甚至可以找到不少名人“墨宝”。著名剧作家唐涤生早年修读艺术,喜欢亲笔绘制人物造型,因此在1950年代的戏桥不时会出现他绘画的戏剧人物,如1953年《富士山之恋》,戏桥上的人物造型罕有地加入了东洋色彩。本书最后更增录别册〈戏桥图文系统解析〉,以彩色图像收录戏桥上的徽标、班牌、艺术字体等,供读者参考。

1953年《富士山之恋》戏桥。(图源:The Tarnished Angels facebook)

粤剧由古腔官话演出,改革至完全以粤语演唱和说白,成为方言文化的瑰宝。香港过去数十年粤剧名伶辈出,粤剧亦伴随香港人成长。读《纸上戏台──粤剧戏桥珍赏1910s-2010s》一书,能细味不同年代的戏桥,感受粤剧蓬勃生命力。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开卷乐其他文章:古代文人最高境界 以画说道写出人生哲学的“文人画”

【开卷乐其他文章:香港医疗史护士角色未受重视 广华医院口述历史补全缺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