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情创伤中开出文学的花 法国作家科莱特的华丽缘|开卷乐

撰文: 开卷乐
出版:更新:

爱情令人成长,一场恋爱发掘了法国作家科莱特(Colette)写作潜能,也为她带来了难以泯灭的情伤。这场华丽缘没有令科莱特自暴自弃,反而爱情当自强,改变了这位作家的一生。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花事》(上)-法国作家科莱特的华丽缘

科莱特生于1873至1954年,来自勃艮第地区的一个小村落。这位农家女孩从来没有想过成为作家,直至认识了比自己大14岁的威利。两人在1893年结婚,来自巴黎的威利是著名音乐专栏作家,科莱特于是随丈夫进入繁华绚烂的巴黎。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冯杰、郑政恒、黄怡、邹芷茵、唐睿主持,逢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适逢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工厂兴起,印刷业发展蓬勃,书本成为重要经济产物,铁路等运输系统发展亦令书本传遍法国的大小角落,农村女性形成庞大的读者群。通俗文学的需求大增,甚至有出名的作家会聘请写手代笔。擅长把握读者口味和时代脉络的威利是当时薄有名气的通俗小说作家,他发现科莱特具有写作天赋,于是大力鼓励科莱特开始创作作。

1900年,科莱特创作的小说《克劳丁在学校》(Claudine à l'école),获得空前成功,受到众多读者青睐,随后三年更陆续发表了《克劳丁在巴黎》、《克劳丁在婚后》和《克劳丁走了》。书中主角“克劳丁”风靡法国,女性们争相仿效主角的衣著、行为举止,就连巴黎的时装、香水等产品也以“克劳丁”为品牌形象。不过,“克劳丁”系列的瞩目没有让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成为法国文坛的闪耀新星。所有名和利,都被她的丈夫威利独揽。因为畅销法国的 “克劳丁”系列的作者署名,不是科莱特,而是威利。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冯杰、郑政恒、黄怡、邹芷茵、唐睿主持,逢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喜爱花天酒地的威利获得名声和财富后,变本加厉。1906年,科莱特与浪荡的威利分居。后来,科莱特结识了贝尔伯夫侯爵夫人,背负婚约的二人,展开了一段当时属于禁忌的同性恋情,更公于在表演舞台上接吻,令巴黎舆论哗然。1907年,科莱特正式用自己的名字署名发表《情感退隐》(La Retraite sentimentale),而威利则卖掉《克劳丁》系列作品全部版权,直到1910年二人正式离婚。期间,科莱特开始默剧演员生涯,在布鲁塞尔、里昂和法国南方巡回歌舞演出。科莱特在曲折的情感路上,展现出自强的本性,亦创作出富情感的作品。科莱特一生写了数十部作品,包括后来的《流浪女伶》描绘女主角流离失所的剧团生活,映照自己争扎求存的生活,又如《面具后女人》以恋人、孤独的人、青年、老人等角度审视爱情的顿悟和空虚。

“1947年瑞士出版商梅尔莫提议定期给柯莱特送一束不同的花,作为交换,柯莱特要描绘众花中的一种。其结果就是1948年在洛桑的梅尔莫出版社出版了“花束”丛书中一本题为《花事》的小集子。”科莱特创作《花事》这本书时已七十多岁,年华逝去,她甚至受到关节炎的困扰,行动不便。《花事》虽然写花,当中渗透她一生百味杂陈的人生观。她的一生经历三次婚姻,为其带来不少冲击。在她的笔下,花的形态各异,亦混杂了她个人的情感,如对玫瑰的迷恋、天真的百合、干枯眼睛般银莲花等。关于《花事》这本书,下回继续探讨。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