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职场掀起“好孩子症候群”!好员工突辞职 只因他们深陷矛盾中
假如你有一个年轻部属,想申请调动职位,但你和公司高层都认为,可以再让他在原岗位历练一段时间,再做调整。你把来龙去脉告诉他,尽力说服他之后再努力一次。这时,你的员工很“明理”的告诉你:“好的,我了解,谢谢。”你以为事情结束了,他却在下周提离职。
“不是说理解了吗?”你浑然不觉在这段时间,这位员工已经处于“安静离职”(quiet quitting)的状态。《年轻人为什么安静离职?》作者金间大介认为,从欧美带起的这股安静离职的风潮,在日本有过之无不及,甚至演变成一场“危机”。
相关文章:员工、老细彼此不满 宁愿“安静离职/解雇”?这做法比摊牌更差
半数年轻族群都有“好孩子症候群”:态度好、只说安全答案
金间表示,日本的安静离职,和欧美国家相似的地方是,年轻族群在安静离职的状态下,会出现“不主动做任何事,只等待指示”的被动行为;不同的是,日本年轻员工独有的“好孩子症候群”:表面上表现得很积极,也会把工作做得很刚好,在职场上绝对不会表现出真实感受。
如果很难理解,不妨想像在“一对一会议”的情境。主管问,工作上有遇到甚么问题吗?员工表示没有问题,或像是“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会解决,没问题”,这种绝不出错的答案。会议结束后,主管的观察可能是:下属看起来表现不错、不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好孩子”,不只态度好,也知道在甚么场合要做出甚么回应,所以不会让自己太显眼。他们在不说谎的范围里,以“尽可能满足主管”的角度来回应,也就是说,在回答之前,员工可能早已预设好“安全答案”。
他指出,具有好孩子症候群的人占了年轻族群的一半。这些年轻员工其中一个心理特征是,会考虑到“如果说了奇怪的话而被注意到怎么办”、对自己的能力没自信,想要隐藏在人群中,因此,自我肯定度低的人也很多。
难以自我肯定的员工,对往上晋升怀抱不安,更畏惧向下掉落,因此很重视平均值。为了让自己待在平均范围内、减少失败的可能性,就会逐渐远离职场上的挑战,维持安静离职的现状。
相关文章:被老细使到尽 人工6年没加 事主想辞职公司竟提出刻薄条件挽留
矛盾的世代:害怕失败与挑战,但重视培训与进步
乍看之下,这些年轻工作者似乎不在乎成长、进步,只要维持现状就好,但矛盾的是,数据显示,他们也很重视“工作是否能带给自己成长”。根据人事服务公司 PERSOL 2022 年的调查,越来越多年轻族群在选择工作时,认为“能获得知识和技能”很重要的人,从 2019 年的 15% 跃升到 22%,增加最多。
金间发现,“好孩子”的成长的动力不是因为他们抱有事业心,而是不想被周围的人或同侪抛在后头。因为有落后的恐惧,他们就会格外重视,公司是否有培训制度、能否帮助他们获得适合自己个性的能力或技能;如果公司成长得很缓慢,或是被分到的工作很轻松、被分派的部门不如自己预期,就会留不住他们。他们会表现出,“我了解了”的顺服姿态,然后很快提辞呈。
所以,“公司能为自己做甚么”成为年轻员工是否留任、接受聘书的主流想法。于是,表面上矛盾的世代诞生了:尽管知道职涯成长很重要,但不太会自己争取、挑战;因为害怕失败,所以在职场上的表现非常克制。
高频率、低强度的回馈,让年轻人感受“自己有成长”
那主管怎么做,才能留住这群人,甚或激励他们?金间引用日本管理组织日本能率协会 2022 年的调查,以新进职员为调查对象,提到对上司或人事单位的期望,“对于成长或能力可以定期回馈”的比例达 61.8%,位居第一,第二和第三分别是维持工作与生活平衡、定期讨论职业生涯或价值观、强弱项。
金间认为,理想的回馈有 5 个原则:
1. 要尽快做出回馈;
2. 回馈重点要具体;
3. 称赞要用“我”当主词的形式;
4. 用很简单的提问来结束;
5. 更频繁地做出轻度回馈。
比如说,会议刚结束,主管就可以对部属说:“刚刚会议里提交的资料的开头,我觉得很容易阅读、很好。那是谁教你的吗?还是自己想出来的?”短短的情境,就包含了前述 4 点原则。员工重视的定期回馈,金间建议可以几天一次,或是每周一次的频率达到即时有效的回馈,否则时间一过,员工对自我成长的感受就不会那么显着。
【延伸阅读,更多打工仔转工建议】
揾工|初创公司弹性大、气氛积极?过来人叹现实“没想像中的好”
揾工|好老细、好岗位怎拣好?网民各有意见 专家建议看这点决定
【本文获“经理人”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