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老细彼此不满 宁愿“安静离职/解雇”?这做法比摊牌更差
随着安静离职(quiet quitting)的话题兴起,安静解雇(quiet firing)一词也在社群软体上掀起讨论。
安静离职?安静解雇?说到最后都是一种雇佣互相伤害的有毒相关方法:(按图了解)
“安静离职”意指工作者反对过度努力,选择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不试图多做或是超越自我;这个现象已成为“奋斗文化”(hustle culture)的反义词,也是年轻人面对职场倦怠时,可能寻找的解决方案之一。
而“安静解雇”则是站在安静离职的对立面。主管可能会透过一些方法试图让部属主动离职,例如,指派给员工较困难的任务,或者不让员工参加重要的会议,也不会给予晋升或加薪的机会。进而让员工意识到无论自己再怎么努力,待遇永远不会改变,最后主动离开。安静解雇的动机可能涵盖各种原因,小至雇主个人不喜欢某个员工,大至组织想避免支付遣散费。
然而,不少专家都指出,以安静离职、安静解雇这些消极的方式远离或结束一段职场关系的风气,可能会摧毁健康正向的工作文化。
安静离职或安静解雇,都比“摊牌”更糟糕
有些人认为,用逐渐疏远的方式让自己在心理上与工作脱节,或者透过某些行动让员工自行离职,会比彻底“摊牌”来得友善;然而,心理学家珍妮丝.维尔豪耶(Jennice Vilhauer)在心理学杂志《Psychology Today》表示,这种“慢慢淡出”的处理方式,反而会让对方充满困惑、产生自我怀疑,造成反效果。
也有研究表示,清楚地掌握事态有助于人们稳定自己的心理状态,不确定性则会加剧人们的情绪起伏,使对于某个事件原本不愉快的感受更加恶化。
维尔豪耶也指出,不仅仅是职场关系,当人们以“安静退出”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上的人际互动时,它也可能影响并伤害亲密关系;长期来看,甚至有害个人及他人的心理健康。
相关文章:辞职|同事准备离职总有先兆 除常请假、清空台头还有这些转变…
回避冲突的被动攻击文化,是怎么形成的?
根据 LinkedIn News 的一项投票调查,在 2 万多名受访者当中,有超过 80% 的比例坦承自己正在面临被“安静解雇”的窘境,或者曾目睹过类似情况;另外,根据盖洛普(Gallup)调查,美国有超过5成的劳动力正在“安静离职”。安静离职及安静解雇之所以发生,显示了受雇者与雇主对彼此都有所不满,造成双方产生安静退出的行动。
为甚么职场关系会走到这个地步?《Fortune》认为,原因可能是出于疫情后,职场互动已被线上会议及远端工作所取代,在萤幕背后,人们都可以更容易地避开老板及同事;面对面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这可能导致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对职场的人际关系负责。
无论是安静离职还是安静解雇,这种回避冲突的“被动攻击”(passive-aggressive)文化已经被认为是对职场有害的处理方式。当我们缺乏深入、诚实的沟通,很可能会扭曲工作文化。
开启对话,别再让被动攻击文化伤害职场关系
盖洛普建议,要改善安静离职,应该先解决主管参与度的问题。只有 1/3 的管理者仍投入工作,尤其在许多组织采取混合办公以后,管理高层有责任对他们进行再培训(reskill),以应新办公趋势。
其次,主管需要学习和部属进行诚实的沟通,包含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擅长的事物及目标等等,协助他们脱离倦怠。人资平台提供商 HiBob 人力与文化总监安妮·罗森克兰斯(Annie Rosencrans)认为,建立回馈机制非常重要,为员工设定目标、制定改善计划和定期回顾等行为,都可以减少安静离职的可能性。
盖洛普也提醒,组织也应建立起让员工有归属感的工作文化,并且让他们知道自己该朝甚么目标前进。
如果员工发现自己正在被安静解雇时该怎么办?软体公司 WorkForce Softwarey 资深人资副总裁莱斯利·塔纳基(Leslie Tarnacki)接受《FOX Business》访问时提到,他强烈建议员工在事情变得更糟之前与老板或经理当面聊聊,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的担忧,并找出问题的根源。
《Forbes》建议,员工可以尝试用事实、数据及工作信件等客观内容,证明自己是一位工作绩效佳,对自己的工作也非常擅长的员工。“重视人才的雇主会倾听员工的意见,并确保每个人在工作中受到支持并感到快乐。”塔纳基说道。
【延伸阅读,更多职场人际关系建议】
同事|“祝你好运”也不该说?8句话似是无害 高EQ人士却绝不说
【本文获“经理人”授权转载。】
相关文章:10个庸才不及一个精英 从Netflix选才态度了解公司请人炒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