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政府关公灾难连环爆 林郑需要一个“白宫发言人”?
《逃犯条例》修订风波引发回归以来最大政治危机,特首林郑月娥屡次误判民情,成为引爆政治灾难的导火线。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前日(9日)在报章专栏分析,林郑政府不重视政治操作、舆论导向,其中特首办新闻统筹专员一职长期悬空,心战室、中央政策组等重要智囊亦弃而不用,废除了评估民意和引导舆论的部门和机制,结果“你不搞政治,政治搞死你”。
从职能上,这些职位确是帮助特首打点一些政治公关问题,和建立官民之间的“connect”。而从林郑近两年多的施政风格,实行政策时经常直接无视坊间意见、面对质疑时亦经常和记者斗嘴,自制关公灾难。要是有适当的“大公关”或智囊为她献计,理论上或有助减少“出事”机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制度都是人实行,“人”的问题肯定大于制度。过往历届政府即使有设这些职位,效果亦不见得好到哪里去,例如自称港版“白宫发言人”前新闻统筹专员冯炜光,相信不少人对他仍印象深刻。
▼9.8示威▼
延伸阅读:【逃犯条例】一声迟来的“撤回”:经历88天、至少41场游行示威
公关智囊可替政府“加分”
新闻统筹专员等同特首的发言人,处理和传媒联络事宜、解释政府立场,曾任高官的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就列出此职位的4大条件,包括口才好、反应快、对政策熟书,外貌“省镜”就更佳。不少中外国家和地区都有类似职位,通常都会找一些具传媒背景、有良好人脉和形象的人士担任,用公关技巧替政府“加分”。
至于中策组、心战室等,则是特首的重要智囊。中策组主要向特首及司长提供意见,亦会定期就政府关心的政策议题进行民调,了解民情。另外,中策组亦会拿政府的资金,外判一些研究项目予学者研究,理解社会状况之余,亦透过业务上的往来和学者建立联系,这对政府施政、疏导舆论亦有相当的帮助。
心战室则是一个统称,港英年代就有过,泛指向特首(前港督)提供政治公关意见的团队,并非一个正式体制,主要做一些政党联系、舆论导向、评估民意等工作。
林郑上任后大改
这些职位,通俗点说就是特首的“spin doctor”(政治化妆师)。当政府要推出政策,他们就负责打点细节,做评估民情、调校用词、提醒官员、联系和游说持分者等政治工作,确保批评声音得到妥善处理,在推出前就要预先避免公关灾难,即使出现问题也将伤害减至最低,确保施政的顺畅。
不过林郑2017年上任后,将中策组改组成“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主要负责政策研究及创新和跨部门协调工作,再无评估民意的职能;新闻统筹专员一职,本届政府悬空;至于心战室更加已成历史名词。政界盛传,林郑是认为自己“好打得”到可以亲自处理这些问题,不用假手于人。
延伸阅读:【71游行】说好的“好打得”呢?林郑上任两年施政甩辘事件簿
林郑施政屡甩辘 欠公关技巧火上加油
但林郑施政风格,往往为自己制造一次又一次关公灾难,不少争议事件如台风山竹袭港善后、长者综援、三隧分流等,她经常要自己“揽上身”,但她表达上欠缺圆滑和幽默感,面对批评时又经常沉不住气,不时和记者“顶颈”,屡屡爆出“呃嬲金句”,令问题火上加油,结果令政治灾难加剧。
《逃犯条例》一役问题更明显,条例触及极敏感的中港法律制度矛盾,但政府无视舆情,想用极短时间快刀斩乱麻,拒绝其他替代方案,后在商界反弹之下不断修订,所谓“初心”不断受到质疑,“解说工作”愈描愈黑。而政府继续无视民间强烈反对,试图强行闯关。6月15日宣布暂缓修例时,仍摆出一副“恶形恶相”的态度,指摘提问的记者,结果政治误判复加关公灾难,令问题愈滚愈大,演变成今日的管治危机。
事实上,由修例风暴爆发至今,已有不少建制中人或前高官提出,特首欠缺人才有效宣传政府政策、分析舆情,导致争议政策变成一个又一个政治灾难。曾钰成甚至认为,四任特首之中,只有曾荫权对于赢取民心有足够的重视,连高铁拨款、政改、最低工资这些极具争议的项目,都让他成功拆弹过关,亦只有他任内没有爆发大型的政治风波。
当然,单靠政治公关不会百分百解决到所有问题,尤其像《逃犯条例》如此重大的议题。但当政府乏人才做这方面的工作,推出前没有准确判断外界反应、遇庞大民意反弹仍想硬推、甩辘过后仍然态度傲慢……这一连串的枝节加起来,往往就会令灾难以几何级数扩大。
林瑞麟被称“人肉录音机” 冯炜光被嘲“自宫发言人”
不过在实际执行上,有一点仍要注意。做这类政治化妆师,需要灵巧的政治手腕、对民意有相当的掌握,所以有效与否,人的因素占主要。
例如董建华年代曾担任新闻统筹专员的林瑞麟,曾经逢星期四见记者,但由于他说话过于官腔,“人肉录音机”形象深入民心,后来连传媒都对其记者会失去兴趣;梁振英年代的新闻统筹专员冯炜光,上任后不但没有圆滑处理政治纷争,甚至不时和民主派、传媒隔空骂战,无法为政府加分之余,反而“食君之禄、添君之忧”,遑论推销争议政策,曾自比“白宫发言人”的他,被外界戏称为“自宫发言人”。
又以中策组为例,原则上这群智囊精英云集,应对民情有相当的掌握。不过2017年就曾流出一则疑似来自中策组的密件,研究未来30年香港政治前景。研究出来的“最坏”结果,竟是是2043年出现“长者版占中”,内容令人啼笑皆非。到底中策组与民间意见“connect”到什么地步,也是一个问题。
纵有政治人才 特首能否听入耳?
所以设立政治公关、智囊,理论上可助政府理顺施政,但实际上又是另一回事。试想像,如果政府设立一位“特首办发言人”,面对一些争议议题仍继续在镜头面前做“人肉录音机”,十问九不答,答不了就拂袖而去,试问大家会是有所释怀,还是更加愤怒?
另一个人为因素是,假设真的有政治人才担任政府的公关智囊,以林郑一贯精英主义的心态,即使有人向她反映问题,一个性格如此的老板,到底能否将意见听得入耳?
为方便理解,可再举一个例子: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前竞选办“军师”罗永聪,由于公关技巧得宜,更在竞选论坛中获林郑“公开邀请”过档,一炮而红。他前年接受民主党前主席刘慧卿访问时,被问到如果林郑邀他当新闻统筹专员,会否接受。罗永聪笑言,林郑与曾俊华的工作风格很不同,他和林郑能否合作愉快“好难讲”。
或许,这种“工作风格”,就是现时香港人面对当前困局的其中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