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澳绿化带、GIC用地建楼 区议员:点解唔用棕土先?

撰文: 麦佩雯
出版:更新:

政府拟改划将军澳5幅共约15个足球场大小的绿化地带,兴建逾万个公营房屋单位,容纳逾3万人,西贡区议会昨日举行特别会议讨论。然而,其中一地的选址不但选在通风廊上,更占用“政府、机构或社区”(GIC)用地。居民对此表示反对,指在通风廊上建楼会影响该区的空气流通,而挪用GIC地更是抢夺区内居民本来可享用的社区设施。

是次5幅绿化地带改建公营房屋的选址中,其中一幅位于昭信路以南、面积约 0.46 公顷。该地预计将提供约560个公营房屋单位、容纳约1500人口。此地皮约2/3面积为绿化地带,1/3面积为GIC用地。

昭信路以南的选址本为规划的通风廊。(西贡区议会文件)

绿化地带只是规划理念?

在规划署的法定图则上,土地被划分为不同地带(zoning),而不同地带有其相应用途。其中,“绿化地带”(Greenbelt)在规划理念上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作为市区和近郊发展区的界限,以抑制市区范围的扩展,并提供土地作静态康樂场地。根据城规会条例,一般情况下,此地带不宜发展。

截至2014年6月初,在全港法定图则中被划为“绿化地带”(不包括郊野公园范围)的土地面积共约15200公顷。特首梁振英于任内多份施政报告提出,改划“绿化地带”用地以增加房屋供应,并指将集中处理没有植被、荒废或已平整的“绿化地带”,结果共有13幅合共57公顷“绿化地带”用地,被规划署建议改划为住宅用途。本土研究社成员刘海龙指,现时法定图则上所划分的不同地带,虽有法律效力但可经城规会作出修改。

范国威认为政府应该优先发展棕土而非绿化地带,他举例指目前搁置发展的横洲棕土面积达33公顷,比起将军澳五幅绿化地加起来还要大,质疑政府一方面容忍棕土作业继续经营,另一方面则向绿化地带开刀,规划并不合理。规划署代表则表示,会研究发展棕土,但现时没有关于何谓“棕土”的客观定义,需先花时间研究。

“绿化地带”本应作为市区和近郊发展区的界限,以抑制市区范围的扩展。(龚慧摄)

用了GIC 可再在哪里找地建图书馆运动场?

昭信路以南地皮有2/3是绿化地带,剩余1/3其实为GIC用地。早在2012年8月,政府宣布将36幅合共27公顷的GIC用地及其他政府用地,改作房屋发展,预计兴建约11900个住宅单位。去年9月,政府已计划将北角电照街一幅GIC用地改划以兴建公营房屋。今年1月,又拟将黄大仙正德街的社区中心、及牛池湾丰盛街两幅GIC用地,改划成兴建约900个公营房屋单位。

GIC用地在规划上本预留作兴建社区设施如图书馆、运动场或社区中心之用。方国珊认为,挪用区内GIC用地,会令其后若欲新建社区设施时找不到地方,间接令街坊无法享用可能的社区设施。

挪用GIC后,可再在哪里找地建闹市中的游乐场?(黄宝莹摄)
挪用GIC后,可再在哪里找地建闹市中的图书馆?(余俊亮摄)

失通风廊 或可令区内空气质素变差

西贡区区议员范国威及方国珊均表示,是次这幅“昭信路以南”地皮,对出就是银线湾,本在规划上这幅地皮是是预留了作通风廊。若将之改划为兴建高楼大厦,恐影响整个将军澳区的空气流通。

香港规划师学会成员郑韵莹曾表示,通风廊可以由道路、公园以及低矮的建筑群组成,尽量不阻碍盛行风的流动。《海港规划指引》曾提出,应在海旁的楼宇高度应较低矮,而且慢慢向内陆递增,在楼与楼之间留下通风廊,不阻挡海风流进内陆。将军澳区有十分之一的土地为堆填区之用,西贡区区议员张美雄表示,虽然去年起将军澳堆填区停收家居垃圾后,已不用嗅到异味,但出入堆填区的垃圾车还是经常沿环保大道途经区内多个屋苑,他恐失去通风廊,区内空气质素会变差。

方国珊表示,根据她早前在区内进行的问卷调查,58%的受访者反对在该地兴建公营房屋,反对的主要原因正是此建楼选址会破坏通风廊。

出入将军澳堆填区的垃圾车经常沿环保大道途经区内多个屋苑。(李泽彤摄)

反“插针楼” 不如发展将军澳137区?

将军澳民生关注组总干事陈展浚指,支持政府兴建公营房屋,但反对建“插针楼”,如昭信路以南地皮面积仅为约2/3个足球场,不但对邻近的斧头洲村会形成屏风楼,而仅入住1570人,恐不够力量促政府新建相关社区设施。他建议政府应将新公营房屋集中兴建在将军澳137区,单该区已可容纳10万人口,又能确保有足够土地新建社区会堂、超市、商品等社区设施。

规划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代表回应指,已于去年年底联合委聘顾问展开将军澳137区重新规划的研究,探讨将军澳137区作房屋、 商业及其他发展的可行性。

有社区组织人士认为不应在绿化带建“插针楼”,而应改为发展“将军澳137区”。(土木工程拓展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