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水行人专用区实施16年能否发挥功能? 街坊:尽量不会停留
上水部分时间行人专用区于2001年10月试行,16年后,街上已是截然不同的风景。社区内的公共空间,理应聚集到街坊,在街道上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当街上的店舖渐趋单一,不再符合居民所需;街头人箧争路,碰撞每分钟发生。行人专用区还发挥到当初“改善行人环境”、“促进零售业务”等功能吗?
行人专用区的概念始于1999年的施政报告,政府在报告中提出计划在多个地区辟设行人专用区,以减轻车辆产生的污染。根据运输署网页,则表示为改善整体行人环境、提倡以步行作为一种交通方式等,遂于2000年起,在铜锣湾、中环、旺角、深水埗、石湖墟等共9个地区,实施行人专用区。规划署网页指出,政府更期望行人专用区可令购物环境得以改善,并促进零售业务,而不会减低生意额。
每逢周日及公众假期、早上11时至晚上7时,上水新功街及部分新康街路段会划为行人专用区,期间车辆不准驶入及停泊。行人专用区实施初期,运输署人员表示,计划可为上水行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居民及游客“将可以在一个无车的环境下优游自在地行走。同时,亦可感受到一个宽阔的行人路面。”
行人专用区曾办墟市、表演等街坊主导活动
行人专用区成立后,周日在新功街上,间中会有不同团体申办不同活动。如假日市集出售新界传统小食、农产品等;石湖墟导赏团、城乡电影放映会等。这些日子,行人专用区才罕有地挤满上水街坊。
在新功街上开咖啡店的老板George说,5年多前也曾在街道上看过区内幼稚园学童的Catwalk表演、又或是一些社区组织举办以物易物活动,更设柜位即场为市民解决各样生活问题。街坊共同参与活动,触发他思考使用行人专用区的可能性。早前他便与拍档想到效法日本及台湾、在行人专用区上申办香港首次的办公椅速度赛。
他直言日后会发掘更多可在行人专用区上发生的事,亦希望有更多人合作筹办不同活动,凝聚街坊。过去曾任社工的他,更笑说如果资源充足,或会申请在街头举办青少年音乐会。
上水居民:啲人惊咗去𠮶度
莫先生却说,近年路过行人专用区一带,亦尽量不会停留。居于上水近30年,他说石湖墟是一个充满乡土气息、古旧的墟镇。从前饿了,会来找家茶餐厅吃饭;想买电器,又会逛墟内的小型电器舖找合心意的:“而家想喺石湖墟买个灯胆,都唔知可以去边度买。”
近6、7年来,商舖类型转趋单一,即使行人专用区有时周日会举办活动,但已没甚吸引之处:“啲人惊咗去𠮶度,成条街都系车仔。”面对社区的重大变化,基于对这个墟的感情,他也只能放假到那边走走,观察区内店舖、街道的变迁,默默统计着利民小店尚有几家;水货店、药房又增加了多少。
运输署:相关部门会适时打击水货
有商户却始终悲观,即使偶尔有活动令街坊重新聚集,商舖单一、无法服务街坊需要、人箧争路等,亦令行人专用区变得没有意思。(详见:上水行人专用区的小剧场:行人、水货客、商户在想什么?)
北区区议员林卓廷指出,上水石湖墟的道路在7、80年前建好后,一直没有太大改动。这一带原本主要供农民摆地摊、墟市;故在现今的交通及行人流量之下,道路更加挤迫。行人专用区实施原意是纾缓假日行车挤迫的情况,但现时由于水货客、游客等太多,当地居民已不会到该处闲逛,令他们较难享受到行人专用区的功能。但目前的僵局与本港的旅游及水货政策有关,并不是区议会可左右的事。他提议政府可进一步限制内地人来港的次数,以服务更多本地人。
运输署指出,为改善行人环境和安全,署方自2001年起在上水实施部分时间行人专用区。并于2003年新增及改善视障人士设施的凹凸纹地砖及引导径、加设铁柱及重铺部份行人路砖等,以改善步行环境。至于区内的水货活动问题,政府相关部门会适时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