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旗看到医社互动
就在上月台风“泰利”袭港前的星期六,天气相当闷热。当时有报道指上水最高气温冠绝各区,天文台曾在中午录得摄氏36.8度。在上午烈日当空下,记者实地在该区泳池附近探测气温,其手持温度计显示为40度。一位正在卖旗的女士向记者形容,恍如置身火炉。
撰文:医院管理局北区医院行政总监孙天峰医生
每年北区医院慈善信托基金都会申请举办卖旗日筹款活动。不过,在过去三年多疫情,始终不能实现实体卖旗活动。直至今年,大家终于走出疫情阴霾,社会重现活力,久积的社区动能自然亦在蠢蠢欲动。加上适逢北区医院25周年,在正式宣布筹备实体卖旗活动一刻,就如河出伏流、一呼百应,各社区伙伴组织都积极支持,一刻间就已经招募了破纪录的2,100名社区义工。若果不是受限于基金旗袋数目,可招募的义工数目甚至不止此数。此外,不少团体还主动支援卖旗日地区宣传,巴士、小巴、天桥、路边、商场、美容院、乡公所等,连梧桐河河畔都可以见到卖旗活动的讯息。
事实上,七月进行卖旗活动未必是最好时间,既是天时暑热,又怕打风落雨。义工安全至为首要,事先已制定恶劣天气活动指引,也提示义工们要注意自身安全。卖旗当天知道天气炎热,亦提醒大家需要补充水份和避免曝晒。
当日笔者跟同事、社区伙伴、善长一同到上水,一边买旗、一边卖旗、再一边为义工们打气。我们亲身感受到天气的酷热,也更感受到义工们支持医院的热情:“今天真是好热,‘大汗叠细汗’,但是很多街坊听见是北区医院,仍然愿意驻足买旗。我也觉得辛苦,但辛苦得来很开心,因为帮到医院,我们已经没有出来帮医院三年了。”
还有一位街坊,走过来主动要买旗,然后告诉笔者:“我其实是北区医院的旧同事,只是已经退休了,我就住在上面,窗外见到你们正在卖旗,特地下来支持一下。”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公立医院要卖旗,政府不是已经有拨款吗?公立医院有超过九成营运资金的确是来自政府,但透过慈善信托基金,捐款可以加快或更优化某些病人服务,尤其支援一些先导计划,为日后将新服务发展成常规化提供经验和根据,最终令更多病人受惠。事实上,香港真的有很多善心人,希望能够回馈社会,捐助医院服务是其中一个不错的选择;对医院同事来说,更是一种鼓励和认同。当然,慈善基金必须要有完善管理,要绝对撇除利益冲突之余,也要确保每一分一毫用得其所,符合捐赠者的原意。
卖旗,既是集腋成裘,亦是凝聚社区,一点一滴都是为更好的服务病人。我们为卖旗义工打气,也是为医院同事打气,更是为病人打气。医院服务社区,社区支持医院,无怪乎每位义工的热情,比酷热天气更加炽热。
《香港01》“01医务所”与医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专栏《园游。杏林》。
“杏林”出自三国时代名医董奉的故事,后世以“杏林”称颂医护,数位来自医管局的杏林中人带领看倌园游杏林大观园,透过文字细数杏林人、杏林事,分享个中点滴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