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北部都会区地积比提高三成 金钟政府合署四成迁入

撰文: 王洁恩
出版:更新:

特首李家超今日(19日)宣读任内第一份《施政报告》,交待落实北部都会区的细节,港府将成立由特首领导的北部都会区督导委员会出谋献策,明年亦会成立专责部门统筹各部门推动建设,与此同时将会提高“北都”的发展密度,住宅用地最高地积比率提升至为6.5倍,较原先5倍高出三成,商业用地则为9.5倍。位处核心商业区而没有特定地域要求的政府办公室,例如金钟道政府合署近四成办公室楼面面积,将迁往“北部都会区”,带动该区发展并腾出核心商业区土地。

李家超又指,将于明年内制订具体细节,建成后北部都会区将以“国际创科新城”为主题,集优质生活、新兴经济和文化休闲于一体。此外,沙头角将逐步“解禁”,港府拟于2024年起逐步开放中英街以外范围,及推广文化生态旅游,并于明年初展开地区咨询。

▼2021年《施政报告》发展新界北▼

+25

成立专责发展“北部都会区”

最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北部都会区将开展多项大型项目,并行政长官亲自带领“北部都会区督导委员会”,另财政司司长主持“北部都会区咨询委员会”,由专家和社区人士出谋献策。

港府亦会成立专责发展“北部都会区”的部门,统筹各部门推动建设;并于明年制订具体计划和行动纲领,建成后则以“国际创科新城”为主题,集优质生活、新兴经济和文化休闲于一体。

北都住宅地积提升至6.5倍 10年内平整四成地

施政报告亦提出,将提量提速提质推动“北都”发展,将“生地”变“熟地”由10多年压缩一半时间,并会全速造地建屋,十年内完成平整四成新发展土地和落成四成单位。另会提高发展密度,住宅用地最高地积比率为6.5倍,商业用地则为9.5倍。港府亦建议兴建贯穿“北部都会区”东西的“北都公路”,以及推展由洪水桥接驳至前海的跨境“港深西部铁路”(属“3+3”铁路及主要干道项目)。

区内建造亮点发展群,带动发展,提升生活质素,包括文化设施群、专上教育院校、大型体育设施、医院网络、政府设施群等。位处核心商业区而没有特定地域要求的政府办公室,例如金钟道政府合署近四成办公室楼面面积,将迁往“北部都会区”,带动该区发展并腾出核心商业区土地。

▼沙头角禁区沙头角墟6月3日开放仪式▼

+45

李家超表示,将会即时展开前期工作,落马洲河套区正兴建三楝大楼,河套区以外首批创科用地2024年动工。另洪水桥和元朗一带,首批多层工业大厦用地2023年完成平整,商业用地2026年完成平整,亦会落实“新积极保育政策”,逐步收回具生态价值的私人湿地和鱼塘,建立湿地保育系统,2024年把红花岭一带约500公顷指定为郊野公园。

施政报告又指,将会在2024年逐步开放沙头角(中英街除外),推广文化生态旅游,并于明年初展开地区咨询。

▼2021年《施政报告》提出发展河套地区 整合为新田科技城▼

+5
+20

▼三个湿地保育公园选址▼

+2

北部都会区由特首林郑月娥发表的《施政报告》提出,建议花20年时间构建约3万公顷都会区,涉及住宅单位总数达92万个,可容纳250万人口。都会区可开拓约600公顷土地,并能新增最多约18.6万个住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