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道路收费失踪? 港府拟两年后收回西隧推“挤塞征费”再评估

撰文: 钟妍
出版:更新:

政府曾为在港推行电子道路收费,分别在1985年、2001年和2009年完成3次研究,并在2015年起推出“中区电子道路收费先导计划”,原拟在中环湾仔绕道建成后实施,以先导形式评估电子道路收费成效后再扩至全港,惟在绕道建成两年仍未闻楼梯响。

运房局局长陈帆及运输署代表今日(19日)在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中,表明将一改以中区作“头炮”试验的说法,称会待2023年8月政府收回西区海底隧道营运权后,再就几条过海隧道及其他隧道推出“挤塞征费”,之后才再评估港岛交通流量。换言之,中区电子道路收费计划,继续“束之高阁”。

陈帆表示,运输署将于明年中开始向车主发放“缴费贴”,并于明年底开始在逐部在政府收费隧道推行不停车收费,“因应政府将在2023年8月收回西区海底隧道的契机,政府正积极研究推展挤塞征费。”

他提及,运输署会因应推行挤塞征费后,评估中环的交通情况,充分顾及香港最新社会及经济情况之后,决定如何落实“中环电子道路收费先导计划”。

运输署:推挤塞征费影响港岛车流 须再评估电子道路收费

运输署副署长 (策划及技术服务)邱国鼎之后亦补充,就电子道路收费工作未有停顿,今年刚通过修订使用缴费贴的法例,亦完成公开技术测试。他指,收回西隧后政府会在过海隧道及其他政府收费隧道,透过以“不同时段不同收费”方案,控制过海车流量,而有关做法会影响整个港岛及中环的车流,会再评估中环交通情况。

+2

翻查资料,政府于2015年12月就中环电子道路收费先导计划的公众参与文件,指出中环及邻近地区道路交通挤塞,在中环湾仔绕道通车后提供了免费替代路线,该区亦有颇佳的公共交通服务,故选择在中环推出先导计划。当时政府亦提出,会在中区的先导计划中,评估在香港实施电子道路收费的成效,考虑应否及如何将电子道路收费扩展至本港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