塱原自然生态公园料2023年落成 长春社冀工程对生态影响减至最低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塱原是香港现时最大的连片淡水湿地,政府计划把其核心地区约37公顷土地发展成自然生态公园,划分为三个区域,包括占地约21公顷的“生态区”、约11公顷的“农业区”及约5公顷的“访客区”。土拓署2019年底展开工程,预计2023年完成。

+6

塱原自然生态公园由土拓署兴建,渔护署负责公园日后的管理。渔护署自然公园主任何景欣表示,塱原拥有不同生境,包括湿耕和干耕农田、浅水池、稻米田、鱼塘、沼泽等,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因此,政府希望透过建设塱原自然生态公园,进一步维护和提高塱原湿地的生态价值,为不同生物提供更多觅食、栖息和繁殖的地方,同时希望保存传统的耕作方式。

改善塱原灌溉水道

土拓署工程师周夏露补充指,园内的“生态区”会透过种植指定农作物及生境管理,维持塱原的生物多样性;“农业区”会让农民以生态友善的模式耕作;“访客区”会提供访客设施,让公众了解及欣赏塱原湿地生态,提高对自然保育的意识。

署方亦会改善塱原的灌溉水道,建设一个净化湿地,以沉淀、植物过滤及太阳照射杀菌的方式,改善公园的灌溉水质。公园内不同位置将设置储物室,让农户放置简单农具及器材。

塱原自然生态公园将分为三个区域,包括“生态区”、“农业区”及“访客区”。(发展局长黄伟纶网志图片)

旱田、荒废农地修复成湿地生境

另外,土拓署会把部分旱田和荒废的农地修复成湿地生境,让整个塱原增加约8公顷的湿地。稻米田是禾花雀迁徙途中重要的休息站,去年年中,土拓署与长春社、香港观鸟会及塱原农民合作,成功种植约十块稻米田,并赶及在十月份雀鸟迁徙季节前完成,让雀鸟迁徙途中在塱原休息;并透过塱原农民的指导,修复了昔日的五块水滋田,让水滋及红虫在水滋田中繁殖,为雀鸟提供丰富的食物,结果吸引很多雀鸟,特别是水鸟前来觅食。

长春社保育经理许淑君表示,塱原有一整片农耕淡水湿地,让农友继续耕作,有助提高其保育价值。(发展局长黄伟纶网志图片)

环团冀工程对生态影响减至最低

长春社保育经理许淑君期望在工程细节上,保持保育塱原的原则,把对生态的影响减至最低。工程期间,长春社提醒工程团队特别注意生态价值较高的位置,避免工程车行走有关路段;去年10月至12月禾花雀来港的季节,特别提醒工程范围避开稻米田,以便禾花雀在田里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