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螺洞重建湿地 油菜花田变生态池塘 卢氏小树蛙现人工沼泽

撰文: 黄伟伦
出版:更新:

2016年沙螺洞一片黄澄澄的油菜花田,吸引不少市民到访“打卡”拍照。不过黄金花海背后,却隐藏当地保育问题,湿地生态恐受破坏。
大埔沙螺洞有“蜻蜓天堂”美誉,从前农业昌盛,梯田处处,湿地孕育多元生态,其生态重要性更全港排行第二。在保育与发展的矛盾冲突下,保育工作一直拖延,直至近年政府以换地形式,解决当中争议,并由环保团体开展保育。
事隔4年的沙螺洞,当年油菜花田位置,已辟成生态池塘,孕育约20种植物,蜻蜓、幼蛙等亦栖息于此。环团绿色力量表示,油菜花田为旱地植物,破坏当地湿地生态;现时则利用地利优势,重建湿地,蜻蜓数量较之前两倍,一些已失踪多时品种,如红蜻、黄翅蜻,亦重临沙螺洞;更一度发现濒危的卢氏小树蛙。

+6

2017年政府原则上同意以非原址换地方式,换取沙螺洞内具高生态价值的所属私人土地,2018年4月起由绿色力量开展保育,计划现阶段由乡郊保育资助计划赞助。

绿色力量高级环境事务经理单家骅表示,计划涵盖范围约11.5公顷,主要包括张屋村及李屋村范围内的私人土地,包括湿地、弃耕农地等,其中约9公顷土地,主要采取粗放式管理,如防止、清除入侵性植物;另外约2公顷则为集约式管理,当中包括0.5公顷的生态池塘、1.3公顷的人工沼泽,另外亦推行有机耕种。

+1

过往沙螺洞生态多次受到破坏,单家骅表示,由于该处有偌大田野,吸引不少越野车爱好者,结果除了植物被毁,过去农民的水利设施都受损,现时已于该处安装监视摄像机及增设警示牌,防止越野车驶入,近年已成功驱赶越野车3次。

除人为的直接破坏,单家骅表示,沙螺洞过往因多次受人为干扰,结果令外来入侵性植物扩散,如五爪金龙、薇甘菊等。他续指,该类植物较易大量生长,消耗水资源,更扼杀原生植物生存空间,因此需每季定期清除。

+5

2016年沙螺洞的油菜花田,曾吸引不少市民拍照。重回同一地点,现已兴建成生态池塘,旁边为人工沼泽。单家骅表示,该处从前梯田处处,种植水稻为主,然而油菜花属旱性植物,种植时破坏原有生态特质,于是向城规会申请,在该处辟建生态池塘、人工沼泽,去年终获批。今年完成工程,大致保留梯田结构,修复原有水沟,并成功在5月储水。

保育后曾现濒危卢氏小树蛙

单家骅指,生态池塘分深浅区,空间感较大,最深达50厘米,目标全年储水;人工沼泽则间歇性储水。他表示,透过移植、插枝等种植了约20种沙螺洞原有的湿地植物;而两个不同的生态环境,适合不同品种动物栖息。

根据绿色力量的调查,池塘及沼泽完成后,蜻蜓数量增2倍,现时平均每次调查都有15只;物种亦由之前不足1.5种,增至逾5种。另外,一些长期没有记录的蜻蜓,如黄翅蜻、红蜻等亦重现;而且更一度于沼泽发现濒危的卢氏小树蛙。

单家骅表示,原本计划开办导赏团,惟疫情影响下,暂时仍未能成团,未来希望发掘更多具潜力的生态环境,并维持现有环境及设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