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容器生产者责任计划未包纸包盒 团体忧“纸包水”涌现避征费
政府正就塑胶饮料容器生产者责任计划进行公众咨询,当中不包括纸包饮品盒。根据环保署资料,2019年弃置于堆填区的纸包饮品盒逾2.7万公吨,即使本地设有首间纸包饮品盒回收厂,但目前回收量只是其最高可处理量约一成。该厂负责人认为,倘回收量足够,愿意继续投资,但批评政府“无视我们的存在!”
目前超市有出售进口“纸包水”,有关注团体担心,若生产者责任制不涵盖所有饮品包装类别,担心饮品商透过转用包装物料而避过征费,在欠缺经济诱因回收的情况下,只会令弃置量增加。
“Mil Mill 喵坊”是本港首间纸包饮品盒回收浆厂,每日可处理约20公吨纸包饮品盒,微调后处理量更可增至50公吨,制成再生浆,送往外地制成日常用品,如纸皮箱、纸袋,猫砂等,惟目前每日平均回收量仅约2公吨,而政府公布塑胶饮料容器生产者责任计划的咨询文件中,也没有涵盖纸类饮品容器。
环保署早前解释,是否就某产品引入生产者责任计划,必须全面考虑其需要性、可行性及优先次序,尤其是本地回收市场,是否已具备相应技术及处理能力,将其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物料。政府会继续留意本地回收市场发展,适时探讨引入相关生产者责任计划的可行性。
业界批政府无视民间处理设施
该厂创办人之一叶文琪表示,若回收量增加,自然有人愿意投资,相信这是鸡和鸡蛋的问题;又指当内地已定出2025年纸包饮品盒回收率要达4成,若本港要达到有关回收率,推算每日约要回收30公吨,其设施仍有能力处理。他又说,倘回收量足够,愿意继续投资,但批评政府“无视我们的存在!”
至于清洁回收方面,叶文琪承认是大挑战,不干净回收的后果,是存放1至2日便发臭,运输成本也是一大考虑,难以每日出动回收,必须提高回收量才能更频密收集。叶认为,自“Mil Mill 喵坊”成立后,最成功是将清洁回收文化传开去,不少市民愿意清洁,逾9成回收物很干净,认为纳入计划并非不可行。
至于纸盒的回赠定价,他指,应与胶樽看齐,可跟随由饮品制造商、智库及环团组成的“免‘废’畅饮”早前建议每个5仙的回赠额,认为定价非最重要,应增加教育及提升消费者意识,提升市民回收信心及便利度,计划尽快“上马”,令本港成“减废”城市。
“纸包水”现超市 饮品商探讨可行性
“免‘废’畅饮”在2018年的市场调查发现,约35%饮品使用铝罐、纸包饮品盒及玻璃樽;另外65%则是胶樽,其中樽装水占55%。目前部分进口商亦有引进“纸包水”,500毫升装售价十多元。
新计划下会否引发饮品商转用其他容器?环保署认为,选择包装材料需视乎所盛载产品的性质,转换包装材料可能无法满足所盛载饮料产品的包装或技术要求,例如纸包饮品盒不能用以盛载汽水及其他碳酸饮品。制造商转换容器包装材料须改装其饮料生产线,当中涉及繁琐的工序及大量资金投入,故署方预期计划实施后并不会引致大规模包装材料的转换。
但是,叶文琪透露,在政府公布计划进行公众咨询首日,已有饮品商的顾问公司问及其纸包饮品盒回收情况,认为“纸包饮品盒比胶樽更环保”。一旦转用,对其而言或是“好事”,但他并不乐见,认为自备水樽更值得推广,希望减少即弃包装。
“免‘废’畅饮”主席司马文认为,对政府而言只规管饮品胶樽较便利,可使用入樽机管理,但现时已有饮品商,用纸包饮品盒取代胶樽,日后或有更多饮品商,因不想支付征费而转用其他物料,但因无经济诱因鼓励市民回收,回收率或持续低迷,终制造更多垃圾。他认为,计划不应只是聚焦胶樽,建议立法时把所有饮品包装类型纳入计划,其后分阶段执行,令计划更具弹性。
▼“Mil Mill 喵坊”回收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