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屋道街市外现“发泡胶山” 食环署当垃圾急丢 回收机构叹尽救

撰文: 劳敏仪 黄伟伦
出版:更新:

农历新年前夕,以往用作运送蔬菜、“有价有市”的发泡胶箱无人接手,闹市出现“胶灾”。荃湾杨屋道街市外,因发泡胶箱堆积,近日不时出现“发泡胶山”。有市民批评,“发泡胶山”霸占道路非常不便;有食环署职员则解释,近日临近过年,发泡胶箱量大增,未及即时清理。记者今日在现场所见,即使“发泡胶山”获清理,不足一小时,这座闹市中的“小山丘”又再复现。
有回收发泡胶机构近日曾尝试出动“救箱”,惟胶箱蜂涌而出。该机构指出,能力所限,每日只可回收一个街市、约十分之一的发泡胶箱量,形容只能“救得几多得几多”。

▼杨屋道街市“发泡胶山”▼

+6

记者今日正午时分,到杨屋道街市一带观察,在新村街及禾笛街交界,有大量发泡胶箱及垃圾堆积如山,部分胶箱已叠起,几乎高约2米,而且附近马路及行人路都各被霸占约一半。街市附近,马路不时出现人车争路场面,再加上下雨关系,市民都颇为狼狈;行人路则仅足够二人并排而行。

经常到杨屋道街市买𩠌的陈女士直言,道路被霸占后非常不便,难以行走,过往新年都未出现同类情况,认为当局应尽快清理,腾出道路空间。

现场所见,垃圾堆傍有不少菜档经营,不时有职员弃置发泡胶箱,部分箱内仍有萝卜、蔬菜等货物。虽然现场有食环署职员,不过附近店舖仍不时丢弃垃圾,未见食环署人员作出票控,但有上前提醒,惟对方未有拾回发泡胶箱。有食环署职员向记者表示,原则上每日都有派人清理垃圾,但临近新年,发泡胶箱量大增,未及即时清理,即使大半小时前,曾派出夹斗车清理,但之后垃圾又再堆积如山。

垃圾堆旁有不少店舖,其中一间海味店的职员表示,最近两天都有不少垃圾阻塞道路,情况夸张,之前未有同类情况,疑临近新年,清理的人手减少。另一肉档职员则表示,由于新年将至,货物需求增加,以致有更多发泡胶箱。她表示,有清洁工尝试清理,但数量过多,未能成功清空道路。

不时有市民丢弃发泡胶箱。(黄伟伦摄)

回收机构叹“救得几多得几多”

“迷失的宝藏:发泡胶回收行动”项目经理李家铭表示,以往运菜车司机会找前线拾荒者协助“驳脚”, 回收发泡胶菜箱,约5元一条(即6个箱), “靓箱”可运返内地重用装菜,有损毁的则运往内地回收厂处理。

但每年农历新年前一星期,街市外的发泡胶箱“滞销”,李直言“年年都那么夸张,才刚回收两车,不久后好似蜜蜂般涌出来,不用一小时就一座山”。他解释,内地部份菜场已提早“收炉”,令运菜车减少,街市外发泡胶箱堆积如山,政府承办商也“嗌救命”。

机构在周一(8日)起,已到荃湾杨屋道街市出动协助“救箱”,一日内回收三车、涉200多公斤的发泡胶,但要花上不少时间撕走箱上的胶纸,才能放入机器处理,也碍于场地空间及人手有限,坦言是“救得几多得几多”,估计“获救”的箱只占弃置量的十分之一。他又指,其他箱只能被夹车或压缩车清走,葬身堆填区,但成本甚高,估计一部垃圾车原本可运送七吨多垃圾,但因发泡胶体积较大,每次装不足两吨就满了,变相浪费三分之二的空间。

李家铭表示,每日只可回收十分之一发泡胶箱,形容是“救得几多得几多”。(资料图片 / 黄宝莹摄)

程展纬促正视街市回收问题

在街市进行社区研究的的艺术家程展纬表示,受疫情影响,跨境司机面对被“扣车”或罚“停赛”风险,一旦车队现确诊个案便会停收,令拾荒者顿失“出路”而感彷徨。程展纬估计,杨屋道街市附近街道,每天约有3,000个发泡胶箱无人回收,每日约两吨多的发泡胶需运往堆填区弃置。他称,发泡胶回弹力强,不适宜放入压缩机,也会令堆填区更快“爆棚”。

程认为,目前街市除回收厨余,其他回收政策欠奉,认为把胶箱弃置是最差处理方法,但与部分街市一街之隔的花市,却有完善回收网络。他认为,政府必须正视回收问题,建议增设中转站暂存发泡胶箱,容许运菜车司机在过年后前往回收,以及聘请回收商,负责回收工作,免却浪费,亦有助街道管理。

食环署回复指,在公众地方摆放杂物,如堆积发泡胶箱,属街道管理问题,经常须多个政府部门协调下采取联合行动处理。发言人指,署方首要考虑是公众街道洁净,并定期安排清扫及清洗公众地方街道,若发现有人在公众地方非法弃置垃圾,会向违例者发出定额罚款通知书;若发现有物品摆放在行人路面妨碍清扫工作,会向违例者提出检控。

环保署:期望持份者商讨解决方案

环保署回复指,发泡胶重量轻及占空间多,导致物流成本高,大量发泡胶经回收处理后只可制成少量塑胶原料,成本效益甚低,加上大部分废弃发泡胶夹杂其他杂质,增加回收再造难度,故鼓励源头减废及避免使用一次性发泡胶制品。发言人指,碍于个别街市附近缺乏固定储存设施或地方,发泡胶箱循环再用安排面对一定挑战,期望不同持份者商讨合适临时方案,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