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走塑|发泡胶废物大增 回收量升逾60% 机构冀政府推广回收
2020年本港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一年,“限桌令”、禁晚市堂食措施,令不少市民要转买外卖。近一年的外卖生活,造成大量即弃塑胶餐具废物。有环团推算,去年本港弃置的胶刀叉等即弃餐具,数量相当于150亿件。用过的口罩亦是疫情下大量产生的废物,据政府推算过去一年全港共弃置14.6亿至21.9亿个口罩。
有回收发泡胶机构指,去年7月起,每日发泡胶餐盒回收量急增逾60%,达250公斤,形容“爆得好厉害,好多时要OT到(晚上)9点、10点都要硬食去做”。机构希望政府在推行禁堂食措施时,可从官方渠道推广餐具及餐盒洗干净后回收。
有环保团体就直言,疫情下不必要的包装也大增,“有啲直情包到见唔到本身个样物件嘅面貌,最常见系生果呢类”。环团认为,市民日常自备餐具更安全,面对疫情亦可过起“走塑”生活。
【抗疫一周年系列报道之七】
“疫下走塑”系列:
疫下走塑|OL为同事带饭悭百件胶 素食者:疫情是对环保的试炼
疫下走塑|推外卖走盒优惠反应一般 黄杰龙叹不鼓舞 吁先走餐具
疫情下口罩几乎已变成市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政府去年曾以劳动人口约400万作估算,料全港每日耗用400万至600万个口罩。由本港疫情去年一月底爆发起计,估计全港过去一年共弃置14.6亿至21.9亿个口罩,而去年弃置在堆填区的口罩约重3,430至5,145公吨。
另外,环保团体绿惜地球在去年8月,曾向港九新界共48间食肆,进行外卖即弃餐具调查。环团发现在禁堂食令实施后,外卖数量较疫情前平均增加5成至3倍不等。以2018年全港每年弃置100亿件即弃胶刀叉(以弃置总重量除以胶刀叉重量计算)作推算,今年抗疫期间,即弃餐具的弃置数量可高达150亿件。
回收机构︰发泡胶量堆叠高至天花板
“迷失的宝藏:发泡胶回收行动”是本港少数回收发泡胶废物的机构,会将发泡胶分类、打碎及热溶压缩,再卖至下游回收公司作拉粒工序。在其工场中,回收所得的发泡胶几乎霸占工场大部份空间,更堆叠高至天花板;访问期间,不停有回收所得的发泡胶送抵工场。
机构项目经理李家铭指,他们曾经因疫情影响,回收量一度大减。李估计,首两波疫情期间,市民虽经常使用发泡胶餐盒,但由于避免外出,或先将餐盒“储住喺屋企先”,当时机构回收的发泡胶量,包括餐盒的数目,曾只及疫情爆发前约一半。但到去年7月后,整体发泡胶回收量开始上升,由以往每日回收150公斤,增加约100公斤,达到250公斤水平,升幅近67%。
自从政府实施晚市禁堂食后,不少“无饭家庭”被迫转买外卖,李家铭认为“好多家庭都有反省,因为真系每一餐都好多餐盒,唔单止系发泡胶。垃圾量真系浮现喺大家面前,有个吓一吓感觉”。李说,机构接到涉回收发泡胶的查询电话越接越多。至于回收所得的发泡胶餐盒,整体亦算干净,“好多市民都好合作,洗干净、无食物残渣”。他说,仅得“一次半次”,发现有市民将整个未食用的饭盒,弃置在回收点中。
即使回收量急升,李家铭相信回收所得的餐盒占整体比例只是“蚊咁细”,大量餐盒被弃置。他又称,政府去年6月起安排“绿在区区”等回收站,帮助收集发泡胶废物,至今有三分二的“绿在区区”等回收点,会将发泡胶送至“迷失的宝藏”处理。惟机构仍希望政府,可在官方渠道推广,餐具及餐盒要洗干净后回收。
抗疫生活中,环保看似是“不可能的任务”。环保团体绿色和平项目主任陈可淳则认为,疫情中生活更加需要“走塑”。她指,平日因防疫,已有很多为保障卫生及健康,必要的即弃用品,“为咗安全当然无可避免,但同时有好多无谓嘅包装或者即弃餐具,更加需要我哋努力减少”。
陈可淳说,很多市民因担忧感染风险,改用即弃餐具,惟餐具由出厂、包装、运输再落至市民手中,“有边个掂过系唔知道,如果冇事先洗过,风险都喺度”。她认为,最安心的做法应是自备餐具,“由头到尾都系自己洗干净,用自己𠮶套系最安全,又可以走塑”。
陈续说,除即弃餐具使用量大增,疫情下商品亦普遍多了非必要包装。她举例指,不少面包店将每个面包改成独立包袋,超市亦将原本没有包装的蔬果,用塑胶裹上,“有啲直情包到见唔到本身物件嘅面貌,最常见系生果呢类”。她认为,“走塑”须靠市民自律,自备环保袋及食物盒外出。另一方面,她建议政府及企业多走一步,提供没有包装的版本,供市民选择,“无谓嘅包装,首先可以唔好包”,到中期则须淘汰造成较大污染的物料,如发泡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