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警会报告|总结:示威活动已经变质 早期恐怖主义萌芽
监警会昨日(15日)公布去年6月以来的反修例示威冲突审视报告,揭示警方部署失误,轻视情报,缺乏应对文宣能力。该会在结论中,同时就示威者的行径作出狠批,形容这是“当代最大的公共安全挑战”,示威活动在过去十个月已经变质,暴力程度升级及早期恐怖主义萌芽,并对经济造成长远破坏。
报告指出,警务人员不时面对人身甚或致命危险,因而引发12宗开实弹枪事件,警务人员最终发射了19发实弹,三名中枪人士已全部出院。
↓↓去年10月1日国庆日示威破坏情况↓↓
指“警方采取的行动源于执法需要”
监警会在报告尾部的“结论”,开首就引用上诉法庭于今年4月9日,就《禁止蒙面规例》司法覆核案件颁下的判词,指去年6月以来发生社会动荡 ,“这是过去50年来未曾出现的危急情况”。自去年10月之后,暴力及破坏行为并无减退,反而愈演愈烈;12月冠状病毒病疫情在港爆发以来,示威者无视政府留家抗疫劝告,几乎每月都进行规模较小的示威活动,纪念元朗、太子站及将军澳事件。
对于警方应付示威者,报告指“警方在元朗事件及其他事件所采取的行动,源于执法需要”,惟“有人随后在网上发表仇恨言论,均演变成缺乏或毫无事实基础的公然文宣,借以抹黑警队及阻碍警务人员执行维持法纪的职责”。
报告指,从宏观角度,连示公众活动引申出以下的特征:
游行后发生暴力示威的频密度增加;
暴力程度升级及早期恐怖主义萌芽;
广泛毁坏及破坏公共及私人财产,并对经济造成长远破坏;
“私了”行为导致一名男子死亡及多名市民由于意见不同而遭殴打。
↓↓去年11月多间大学一带破坏情况↓↓
指两所大学成为制造汽油弹工厂
报告指出示威者采用简称“流水战术”的城市游击战略,在港铁站及附近市内多处地点进行示威活动。港铁站被视为阻延警方行动的极佳地点,容许示威者有时间更换不显眼的衣著,避开警方的注意以至拘捕;港铁站及附近警署则成为袭击的主要目标,使警务人员疲于奔命。
报告形容“示威行动中的毋视法纪,以及暴力及大肆破坏程度,均是本港自1967年暴动后从未见过”,胪列由掷砖、用雨伞冲击警方封锁线,以至燃点汽油弹及街上纵火,8月初起汽油弹几乎在每次示威活动中都被使用,11月被占领的两所大学成为制造汽油弹的工厂,供在校外与警方冲突时使用。
解释警员开实弹枪因“落单”
报告指出,过去数月,警方曾发现制造炸弹的物料及遥距引爆的工具,亦检获枪械及实弹,并拘捕涉案人士。“倘若这些武器被使用,后果将会不堪设想。警务处处长曾警告,香港或会步入恐布主义年代”。
监警会在报告表示,面对这些非法及足以致命的行为,警方必须执法及保护其人员及市民免受伤害,一般只使用低杀伤力武器,仅在12宗事件中,警务人员最终使用其佩枪发射了19发实弹,“警务人员都在行动中‘落单’,有受致命袭击的风险或被夺去佩枪的危险”。三名中枪伤的人士已全部出院;整体有超过590名警务人员受伤,当中61人入院留医。
“暴力精神创伤在年轻人内心烙印”
监警会在观察总结中,明言“示威活动在过去十个月已经变质”,由最初的和平游行及公众集会演变为激进的街头暴力示威,导致公众及个人财产的受损,交通网络中断、与及持不同政见人士受到严重伤害,包括一宗死亡个案;最近搜获的步枪,手枪及弹药,和制造炸弹的材料,“似乎意味著香港社会正被扯向一个恐怖主义的年代”,重申警队的职责是保持社会安宁及维护法纪,当执勤时面对暴力行为,警方有时必须使用武力应对。
该会指暴力伴随的示威活动已经将香港经济推向险境,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更令经济雪上加霜,“警队形象失去荣光,同时香港亦失去一个得来不易的美誉,不再是为人称颂的安全城市。更令人痛心的,是暴力造成的精神创伤,尤其在年轻人的内心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