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线】报告批港铁礼顿极依赖检测表格 再证“纸上监工”失败

撰文: 潘嘉宝 黄伟伦
出版:更新:

港铁沙中线红磡站工程屡被揭丑闻,政府昨日(26日)公布独立调查委员会中期报告,再一次揭示本港工程界继当年铅水风波及公屋短桩的“纸上监工”弊端。报告批评,港铁及总承建商礼顿均极度依赖检测表格(RISC Form),惟检查日期和时间是否真确实属疑问,填写表格程序不够严谨。委员会亦批评,港铁、承办商和分判商落伍,未有善用科技有系统地记录工地数据,令人惊讶。
立法会议员陈淑庄直言,无论政府或港铁不应过份倚赖检测表格,因为工人可能“出猫”,填上错误资料,应派人到地盘突击检查加强监督。

特首林郑月娥及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昨日(26日)交代调查沙中线中期报告。(资料图片/欧嘉乐摄)

纵观沙中线丑闻,不难发现与数年前屋邨食水含铅,及约20年前公屋短桩案,政府与承建商在监管失控方面有不少相似地方。

政府2015年8月成立食水含铅超标调查委员会,同年10月开始进行聆讯,至翌年2月底,聆讯长达67日。当年报告批评,持份者包括水务署、房屋署、房委会、总承建商、分判商和持牌水喉匠集体失职,未能防范使用不及格焊料,审查制度沦为纸上制度,形同虚设。

另外,1999年至2002年期间本港接连被揭发多个公屋地盘出现短桩,短桩事件正正反映外判及判上判的问题,加上缺乏有效监察机制,“纸上监工”令房委会难以作出监管,确保工程质素。如今沙中线独立调查委员会中期报告点名批评港铁及礼顿出现监督问题,过份依赖(RISC Form),亦显示当局未有与时并进,善用科技记录工地数据,特别是没有用以制备即日品质检查记录,令人惊讶。

错误假设凌驾事实  委员会感遗憾

委员会又提到,虽然每张检核清单的底部均有批注列明表格是作螺丝帽安装工程的事后记录,但拟备这些清单某程度上是把错误假设凌驾事实,即错误假设螺丝帽已妥为安装,但实际上却没有安装任何螺丝帽。委员会对此感遗憾。另外,有相关人员未有透过不合格报告呈报剪筋问题,因而错失从事件汲取教训的机会。

港铁制度易出现权责不清

报告亦揭露港铁权责分拆的内部管治问题,港铁委任了三名总经理一起监督沙中线,而三人中只有一人直接在港铁负责该项目的整体管理,另外两名总经理与港铁工程总监有从属关系。委员会认为这种关系容易导致权责不清,可免则免。而港铁似乎不知道礼顿没有按计划监控施工质量,政府委聘的“运基”为项目的监核顾问,惟委员会同样批评运基的表现令人失望。

至于如何改善现有问题,委员会建议港铁及政府应检视担任项目管理及项目督导的人员所需之“胜任能力”,即糅合个人训练、技术、经验及知识等条件。另建议检视查核工作及程序,以确保与项目相关的职员持续称职。

《香港01》制图

沙中线项目以“服务经营权”模式推行,即由政府与港铁签署委托协议,港铁管理建造工程,再由港府批出服务经营权,租予港铁营运。不过,委员会建议政府应考虑是否适宜再采用,抑或应恢复以往的“拥有权”模式。委员会亦建议政府考虑是否继续由路政署署长负责铁路项目,抑或另行开设新的铁路发展署署长职位,专责有关事务,加强监管。

陈淑庄:必须到地盘突击检查

立法会铁路事宜小组委员会小组成员陈淑庄认为,无论政府或港铁,都不应过份倚赖检测表格当作即时记录及监察,因为难以确保内容准确,工人有可能“出猫”,填上错误资料。她表示,港铁及政府需派人到地盘突击检查,否则情况就如“考试有人出猫,但又捉唔到”。

对于政府提出使用更多不同科技,如记录电子化,以改善工程质素,她认为,关键是工作人员的态度,假如根本不关注安全,即使有科技协助,亦会出现问题。陈淑庄又认为,增设铁路署署长,可为路政署分担工作量。但她亦称,新设的职位、部门,需要有专业人才担任,而且要有一定权力、地位,否则未必可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