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揭粉岭梧桐河棕土范围扩大十倍 本土研究社:犹如规划黑洞

撰文: 张嘉敏
出版:更新: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即将呈交最终报告,选项之一的新界棕地备受瞩目。本土研究社今日(19日)发表研究报告,发现新界棕地范围于24年间扩大近一倍,截至2017年,棕土总面积达1,521公顷。当中于粉岭梧桐河一带,因部分范围未被划入发展审批地区图,署方难以执法,令棕土范围增加十倍,犹如规划黑洞。

本土研究社发表“隔世追棕-新界棕土扩张轨迹与现况”报告。(张嘉敏摄)

本土研究社发表“隔世追棕-新界棕土扩张轨迹与现况”报告,研究透过Google Map 、ArcGIS等地图工具,从卫星图片及航空照片上辨识棕土的分布。当中发现棕土总面积增长近一倍,由1993年的792公顷,增加至2017年的1521公顷。

部分地区未被划入发展审批地区图 犹如规划黑洞

当中于新田军营及粉岭梧桐河的棕土范围,于24年间分别增加四至十倍。研究发现于元朗牛潭尾、新田一带的新田军营,因涉及军事用地,故未被划入分区计划大纲图及发展审批地区图内。而于1993年至2017年间,范围内的棕土面积由2公顷增至10公顷。

粉岭梧桐河棕土 1.9公顷变19.9公顷

而于粉岭梧桐河一带亦有类似情况,当中部分农地仅被列入分区计划大纲图,而非发展审批地区图,令规划署未能就违规棕土作作出执法。结果当区棕土由1993年的1.9公顷,增至2017年的19.9公顷,增幅达10倍。根据《城市规划条例》,规划署只可在发展审批地区图涵盖的地方进行土地利用的执管工作。

1993 年及 2017 年粉岭梧桐河旁棕土范围的比较。(本土研究社提供)

棕土作业规划许可申请急升

另外,本土研究社的研究发现,规划署于2008年将洪水桥新发展区内的36公顷、原为“康乐”用途的土地,改划为“露天储物”用途,令夏村路旁、面积约17.8公顷的违例棕土场所被“合法化”。他们又称,城规会于2008年至2017年期间,批准改划的为棕土的申请高达90%,远高于1991年至2007年间的52%,质疑政府向棕土作业开绿灯。

黄肇鸿反驳称,大部分棕地属补偿价格较低的丙类及丁类用地,估计成本不高。(张嘉敏摄)

本土研究社认为,新市镇边缘位置为棕土蔓延的高危地带,他们建议政府应审视新界内未被发展审批地区图覆盖的范围,令署方可就违反规划用途的土地进行执法。

他们又建议,政府应策略性重置棕地作业者,如利用占地近3.7公顷的新田购物城,兴建多层大厦重置作业者。而207公顷未有规划用途、已修复的旧堆填区,同样可作重置安排。至于有指重置作业者的成本高昂,成员黄肇鸿反驳称,大部分棕地属补偿价格较低的丙类及丁类用地,估计成本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