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规划发水 你不可不知的七个奇怪“休憩”用地
休憩空间的多少,影响市民生活质素,根据城规会法定图则注释,按照人口比例分配的休憩用地,主要是提供户外公共空间作各种动态或静态康乐用途。但除休憩用地比例愈来愈低外,当中更有不少用途千奇百怪,许多都不是用作康乐休闲用途。
1. 果栏部分地方是休憩用地
假日不少市民专程到场选购新鲜水果的油麻地果栏,在石龙街一段供栏贩使用、停放货车的空地,亦被划作休憩用地。规划署则指该处为一幅较大的休憩用地,但现时为行车路段,暂无还原作休憩用地的落实时间表,在未来仍将会当作休憩用地计算。
早于1969年,当时港英行政局曾决议重置果栏,近年果栏运作亦影响附近交通,但在47年后仍未有可行的处置方案,审计署曾批评过这个荒谬情况,但至今港府仍未有动静。
2. 玉器市场或续占休憩用地
油麻地的玉器小贩市场B区,与旁边的炮台街,其实都被划为休憩用地。这些“休憩用地”,却会在中九龙干线工程期间被拆卸,玉器市场仍有可能在工程完成后迁回原址,而土地亦同样计算为休憩用地。
3. 马路安全岛划休憩地
在深水埗界限街以北一小段枫树街,连同一个安全岛亦被当作休憩用地。这幅“休憩用地”面积不足180 平方米,但有超过一半面积属行车道路,不时有汽车高速驶过,而安全岛更被人放置了木头车及杂物。规划署指该休憩地暂时没有落实时间表。
4. 不能进入的休憩用地:外国记者会
中环下亚厘毕道的私人会所“外国记者会”及旁边一条楼梯被划为休憩用地,但外国记者会所在建筑,前身为旧牛奶公司办公室,并于2009年获列为一级历史建筑,即代表日后不能改建成休憩空间。规划署承认该地点并非用作休憩用途,没有将其包括在休憩用地供应内,以后会适时检讨该地用途。
5. 巴士总站“霸占”大片休憩地
红磡码头巴士总站以及邻近一个跨境直通巴士总站与旁边一个休憩处,同样被划为休憩用地,但两个巴士总站加上一幅被围封的土地所占的面积,已经近八成,即具真正可作休憩用途的空间只得约两成。
6. 部分休憩用地变成收费停车场
红磡建湾街一幅面积超过0.6公顷的休憩用地,部分被铁丝网围封,杂草丛生。余下部分则以短期租约形式出租作为停车场,6月将招标续租。规划署指该幅用地及巴士总站为红磡湾海滨发展的一部分,长远会发展成地区公园,与红磡湾海滨长廊及附近发展融合,所以仍计算在规划标准之中。
7. 只限屋苑居民使用的休憩用地
太古康怡花园俱乐部,只供康怡及康山花园住客专用的私人会所,但俱乐部第二期被划为休憩用地,设施包括4 个网球场、2 个泳池及烧烤场。虽然属于休憩用地用途表第二栏的“私人会所”,但会使其他附近居民未能享用。
政府:部分地点休憩空间供应或未如理想
规划署回应称,已规划作发展公众休憩或其他相关设施之用的土地,将会按照需求情况和当区人口变化等因素,以决定落实发展计划的时间表。落实时间表相关因素包括当区人口、现有设施的供应状况及使用率等,强调会不时检讨休憩用地的供求状况,确保规划的休憩设施能满足市民的需要。
本土研究社成员陈剑青批评,政府在规划休憩空间时往往只求满足规划标准与准则,即只要区内的休憩空间面积,符合每人平均享有2 平方米空间,就当作“完成任务”,“根本无理会该幅土地,是否已发展成公园等,即使一直围封因未发展而不能进入的,亦已当作区内‘凑够数’,无理会是否可供市民使用。”
《香港01》亦发现,香港数十年来的休憩用地比例,原来一直下跌,港人生活质素在这方面,可谓每况愈下。【盲抢地建屋传统非今日始 图解香港休憩地50年来比例大跌】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副教授姚松炎表示,在香港公共空间如此紧绌的情况下,政府应将所有可开放的公共空间尽量开放。但他认为政府有不同考虑,例如未有配套设施或与附近用地用途有冲突,“好多例子在十几年前已是这样,但政府总有诸多解释。”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