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海水化淡将平过东江水 是时候“自己食水自己供”?
近日香港以至整个华南地区酷热少雨,其中本港水塘总储水量较去年同期减少十个百分点,外界关注若情况持续稍后会否出现旱情。其实现时香港用水主要依赖东江水,水塘供水只占两、三成左右,而东江水近年不断加价,早已引起不少港人质疑。
食水供应不单单是经济效益问题,更是水资源妥善运用的问题。众所周知,香港早年也有海水化淡厂,尝试“自己的水自己供”,但因生产成本高昂而拆卸收场。近年政府意识到问题,亦拍板重新兴建新式海水化淡厂,但进展颇为缓慢,未能应对未来的需求。
其实多年以来,一直有人担心海水化淡技术不符成本效益,又会重蹈当年的覆辙。但早就有研究指出,随著科技继续发展,平均每立方米的成本会愈来愈低,而年年加价的东江水反而愈来愈贵,有可能出现“黄金交叉”。
延伸阅读:香港海水化淡技术赢在起跑线 现依赖东江水 供水技术反落后星洲
香港化淡厂曾世界领先 成本过高被迫关闭
由于香港1963年发生旱灾,导致港府需要制水,虽然政府自1965年向中国内地购买东江水,但始终60年代时值内地文化大革命,与港英政府关系紧张,长期依赖中国也不是办法。于是政府在70年代,拍板兴建屯门乐安排海水化淡厂,并在1975年启用。以当时而言,属全世界规模最大,每日可产逾18万立方米淡水。
不过由于该化淡厂采用蒸馏技术,需燃烧石油作为海水加热,运作成本相当高昂,加上8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导致油价大升,更令化淡厂难以营运。到自内地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与港府关系改善,东江水供水压力减低。所以,化淡厂在1982年起停止运作,最后在1992年拆卸,现时已改建发展为跳蚤市场。
延伸阅读:将军澳海水化淡厂造价近91亿 料2022年第3季落成
政府2013年重提建化淡厂 预计2022年才完工
多年来,民间一直有声音认为,东江水费连年增加,更关键是内地本身淡水资源亦有限,长期依赖内地供水并非好方法。加上粤港的东江水协议僵化,就算港方用不尽配额,粤方都要保证8.2亿立方米的供水,港方还是要照交足钱,如有水多出来更要倒掉,每年倒掉数以亿元计的食水,浪费资源又浪费金钱,因此香港社会有声音盼港府重新兴建海水化淡厂。
香港政府有见及此,也有相关计划。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2013年的预算案中,表示正研究在将军澳兴建海水化淡厂。经多年拖拖拉拉,最终发展局在上月向立法会提交文件,表示该化淡厂的预计造价为90.78亿元,最快今年底可以动工兴建,2022年第3季完成,预料每日食水产量为13.5万立方米,亦会预留空间,日后在有需要时扩大至每日27万立方米。据发展局局长黄伟纶说法,预料化淡厂全面启用后,可提供本地约10%的食水。
只不过,绿色力量行政总干事、曾任水务咨询委员会委员的文志森过往曾引述研究指,长远本港的供水比例,应该维持四成东江水、三成水塘和三成海水化淡,才算比较合理。因此长远而言,仅一座海水化淡厂绝对不够,政府至今也未有第二期的化淡厂计划。
延伸阅读:东江水加价7% 港未来3年买水支出逾144亿 粤港探讨混合付费方式
成本此消彼长 现“黄金交叉”
要增加海水化淡的比例,成本问题固然是一大考虑。近年全球各地的海水化淡厂,都倾向使用逆渗透薄膜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渗透膜隔走海水中的盐份,比耗用大量能源的旧式蒸馏化淡技术,成本低得多。
根据政府2013年发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逆渗透海水化淡是成熟及首选的技术,由于其可靠性和技术进步而令成本逐步降低,占有主导市场的地位。政府去年1月交予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的文件更直指,海水化淡成本已由约20年前的每立方米30元,下降至现时的每立方米12元至13元的水平,未来还可望继续下降。
相反,由于香港用水依赖内地,欠缺讨价还价能力,只能任由水价不断上升。政府去年11月公布2018年至2020年的新东江水供水协议,总额逾144亿元,较旧有协议贵约7%。基于这种趋势,有媒体过往就以东江水价格过往10年的平均加幅推算,预计到2023年左右,东江水每立方米成本(连同输水滤水程序),就会到达12.6元,“升穿”海水化淡成本,出现“黄金交叉”。
延伸阅读:【供水自主】新加坡再造水技术领先全球 望2060年自给自足
供水需长远规划
所以,要长远处理本港的食水供应,离不开进一步发展海水化淡,稳定本地供水的来源,既符合成本效益,也预留更多珍贵的水资源予东江流域城市的居民,一家便宜两家著。尤其大湾区人口持续增加,对淡水的需求也会不断上升,在这种状况下港人继续依赖东江水,对内地居民也不公平。
虽然水务署较早前回复《香港01》指出,现时本港水塘总存水量仍属正常存水量范围,而今年会否出现极端少雨的情况,仍是言之尚早。不过供水乃是长远的政策范畴,单是兴建新的海水化淡厂,前前后后也要近十年,政府总不能等到真的缺水时才来临急抱佛脚。
因此,港府现阶段可以先厘定一个更进取的政策蓝图,将海水化淡占整体供水的比例调高,并在规划上增加预留建海水化淡厂,减少对东江水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