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财政预算案】破除理财迷思:投资未来不是积谷防饥

撰文: 周嘉俊 陈立程
出版:更新:

无论是人口老化、教育及医疗问题,都指向香港需要长远社会规划,这光靠短期“派糖”或“派钱”无法解法。当大家再度关注是次“派糖”幅度及惠及群体时,也关注政府如何如何透过财政预算案“投资未来”,长远改善经济与市民生活环境,以穏定社会、安定民心。

谈起人口老化问题,冠域商业及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关焯照以日本为例警告,政府若一味只是想“有钱有钱”,不“手起刀落”解决核心问题,就会在盛极之后“衰足20年”。解决问题的“核心是要创造一些制度诱因”,他指出,如果政府全面制订关于人口增长的政策,诸如花钱搞好托儿服务、释放妇女与长者劳动力,乃至因应经济发展需求改革教育制度,其实可以防微杜渐,而当下投放资源推动改变,未来其实可以减低公共财政的负担,“如此算来整盘数未必是蚀的”。不过他慨叹:“我听不到林郑有这样的宏图大计。”

除了增加医疗资源外,释放劳动力也是应对人口老化的可取措施。关焯照认为,政府可以透过财务措施,一方面增加托儿服务,让父母可以延长工作时间,另一方面鼓励长者就业,例如补贴私人企业聘用60岁以上长者。“GDP(本地生产总值)一年两万多亿,如果更多老人家在劳动市场,一年增加0.1%都已经有数百亿元。政府现时是出豉油,将来有只鸡回来。”

学者指出,面对人口老化问题,政府应主动采取措施防微杜渐。

上届政府其实针对人口老化问题采取了措施。2015年,时任财爷曾俊华设立未来基金(第一笔金额为2,197亿元,由土地基金拨入),规定为期十年,除紧急情况外,不能于2025年12月31前提取。政府当时解释,未来基金是为了“应对因人口老化及经济增长放缓而引致的可预见长远财政挑战”,透过“长线投资,争取更高回报 ”。不难看出,设立未来基金不是为了防微杜渐,而是预视危机无法避免而积谷防饥,这也是它惹人非议之处。林奋强嘲讽未来基金“猪到晕”,等于将今天问题延至明天解决。关焯照更直斥,未来基金犹如“癌症第四期的标靶药”,当要动用这笔基金时,香港已经走到绝路,他一再强调,如果明知会出现,就该及早从制度上解决。

针对《长远财政计划工作小组报告》预测未来出现的结构性财赤,林郑月娥也认为“若能提早投放资源在社区和家居照顾长者,并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便可减少长者住院,这样报告的假设便不再适用”。这显示她试图用与之前不同的思维投放社会资源,迎接未来挑战。

未来基金犹如癌症第四期的标靶药,当要动用这笔基金时,香港已经走到绝路。
冠域商业及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关焯照

发展创科 需革新官僚思维

“投资未来”这四个字,正是林郑在阐述其理财新哲学时,用得最多的词汇之一。围绕医疗、教育、社会的公共财政争议,更多地集中于政府能否更大胆地“使钱”解决改善民生,在这个层面上,投资未来的意义是现在多花钱对社会潜在危机做预防措施,以减少将来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公共理财不可回避的命题是如何维持经济不断增长的活力,为政府带来更多解决社会深层次结构矛盾的资源。在这一层面讨论投资未来,社会与政府当下显然都把焦点放于创科产业发展。

去年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政府勾勒出未来香港创科发展的八大方向,其中最亮眼的政策,包括增加对“创新及科技基金”的资助、为企业的研发开支提供额外税务扣减,无论篇幅及政策的力度均冠绝历届《施政报告》。

现时香港科研开支仅占本地生产总值0.73%,低于南韩(4.15%)、深圳(4.13%)、广州(2.13%)、新加坡(2.02%)等邻近地区。政府虽有意追落后,设定在本届任期内科研支出占本地生产总值1.5%,惟中大全球政经硕士课程客席讲师黄元山指出,政府资金尚未到位,而本港发展创科要克服的最大问题,是由上游研究至商品化过程间的缺口,业界称这为“死亡之谷”。黄元山强调,“这就是公共投资重要的地方”。

政府近年鼓吹发展创科产业,但投放的资金规模及政策支援却受质疑。

政府于2016年12月在创新及科技基金中成立院校中下游研发计划,鼓励中下游研究,但黄元山认为资金远远不足,“20亿占本地生产总值是好低的⋯⋯例如科研,当时我们觉得要500亿,但你只拎20亿出来⋯⋯”。

政府不愿大规模投放资源推动创科,说到底恐怕还是守财畏事思维作祟。与香港其他传统经济产业比较,创科投资风险较高。关焯照指出,香港缺乏创科文化,教育制度亦窒碍创新,大学埋头做研究,到了应用层面却非常弱,这些问题不是单靠花钱在创科局就可以解决的。换言之,要推动创科,便要在教育等相关制度层面大胆求变,培养土壤。

关焯照并不认为当前的香港政府有能力推动这种改变。黄元山相对乐观,“如果把握得好,我们还有机会之窗,但这个窗口有多长,我也说不准。”他强调,创科固然需要花钱,但从基础研究到商品化都可为社会带来益处,因为知识本身就发挥了社会分配功能,而虽然创科投入可能失败,但终究会有科研开花结果,带来回报。政府要做的是创作培养人才与技术的科研生态系统。中大工商管理学院高级讲师李兆波也指出,创投基金也许有90%投资失败,但有一两成成功就可回本,关键在于在管理相关资源时用人得当,而公务员的安全保守思维是一大障碍。

假如人才相继离开,未来香港经济只会空洞化,届时什么税基都没有了,还谈何应付人口老化?
香港黄金五十创办人林奋强

只有大胆投资 香港才有未来

投资未来,发展经济,长远可以产生高效回报,维持香港竞争力。林奋强创办智库“黄金五十”,核心理念是香港即将迎来黄金五十年,“第一,我们新一代教育水平高、技术好;第二、我们面对内地经济起飞,整个浪食得好足。”

根据国际高等教育资讯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最新2018年度世界大学排名,香港有五所位列世界头100名的大学,而过去大学亦培训出尖端的科研人才。不过,政府仍要改善硬件配套,否则人才便会流失,“就好像香港有全世界第二好的酒店管理,但香港只会起㓥房式酒店,难道叫他们去管理吗?港珠澳大桥建好了,他们就会过澳门,届时薪俸税也送给澳门,正如大疆送了比深圳一样……香港精英都跑到内地圆梦。”林奋强表示,假如人才相继离开,未来香港经济只会空洞化,“届时什么税基都没有了,还谈何应付人口老化?”

陈茂波去年匆忙上阵,严格来说,本周三的财政预算才是他掌管特区财政的“处子作”。今年1月7日,他在网志《思考2018/19年度财政预算案》一文提到,如何善用盈余,将会是一大挑战。去年财政预算案前,他也在网志说:“赚钱是本事,守业是学问,花钱是艺术。”期望他在亲身上阵的财政预算案里可以大胆改变思维,让理财新哲学转化成美好新景象,造福香港未来。

上文节录自第100期《香港01》周报(2018年2月26日)《破除派钱迷思 真正还富于民 理财新哲学需变美好新景》。

预算案前瞻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2月26日(星期一)出版的第100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