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离开香港|努力赚钱——改不了环境改得了生活|走吧!2022
在以金融业为支柱的香港,商科课程是大专生的热门选择,政府统计处2021年人口普查显示,全港228万的专上教育人口中,选择修读商科课程的最多,达到73.2万人,远超数量排行第二的文学及社会科学(39.3万人)。Will从内地来港,此前就读于香港城市大学会计学硕士,下个月即将入职香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尽管香港经济仍未复苏,但他看好审计行业的发展前景,将“努力赚钱”视为奋斗目标,因为作为个人很难改变大环境,唯有努力赚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2022,过得并不容易。很多年轻人远走他乡,但还有更多年轻人留下来守护家园,他们仍然怀揣着各种各样的梦想,希望和这座城市共同承担、一起走得更远。
接触高质客户
提升专业水平
在内地读本科期间,Will就了解过商科学生的职业发展道路,并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很感兴趣,因为薪酬福利较高、发展平台较广。不过,他也意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仍有不足,于是申请来港修读硕士课程,希望可以进入四大会计师楼(Big 4)工作。之所以选择香港,一方面是因为家人都在这里,想和他们团聚;另一方面是因为Big 4有不少高质量客户,他可以借此学习比较前沿的审计方法和会计准则,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近年香港社会动荡,加上疫情冲击,经济陷入衰退,很多人才纷纷离开,审计行业正是其中一个重灾区,人手相当短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方蕴萱早前接受《香港01》的访问时表示,今年公会流失率录得11%,若计及部份职员转职至财汇局,即达到30%,而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大型金融机构或金融监管机构的流失率亦达30%。新一届特区政府匆忙高举“抢人才”政策,例如特首李家超在《施政报告2022》推出系列招揽外地人才政策,包括放宽“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的逗留期限,并以试行形式扩充套件安排至本港大学大湾区校园的毕业生等等。Will乐见有关政策的出台,相信有利于吸引外来人才,尤其是内地学生来港就业、缓解行业人才不足,他的工作也能轻松一点。
不过,行业高流失率和人才短缺的问题也变相拉高了薪酬待遇水平,人力资源公司Randstad在《2023香港市场展望和薪资报告》中指出,会计和金融业的职位空缺数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由于人才流失严重,雇主正在调整薪酬基准以满足求职者的期望。在2018至2021年期间,会计从业者转工期望加薪幅度为10-15%,这一数字有望在2023年上升至20-35%。Will也相信,审计行业在香港的发展前景光明,他预计自己未来三至五年内都会留在香港从事审计工作,暂时也“想不到有什么理由要离开香港”。
职业前景光明
没有理由离港
实际上,不仅是Will,香港一直是很多商科毕业生梦寐以求的发展天堂,因为香港采用国际标准会计准则,监管架构完善,会计行业稳定发展。根据政府统计处资料,2021年12月香港的会计、簿记、核数及税务顾问服务机构数目为6,259间,雇员人数达到33,098人,2020年的服务输出总值为2.87亿美元,较2019年增加5.8%。在此基础条件之下,“Big 4”则被毕业生视为稳妥的职业发展起点,虽然起薪不高,但每年人工加薪幅度有2-3成,升职速度较快,加上本身具备专业技能,未来转工选择也较多。
随着技术发展,许多传统金融行业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Will也关注到审计行业面临不少挑战。早在2017年,“Big 4”相继推出财务机器人进行基础审计工作,以节约人力成本;近年来,坊间也一直有以人工智能取代会计和审计工作的讨论。不过,Will对审计行业的发展前景有信心,认为审计的工作不会为人工智能所取代。因为审计的主要工作是去审查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其中依然有许多需要与人沟通交流的工作,审计师随着工作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也会培养出自己的职业判断。尽管行业一直在不断变化,但他相信,这些变化“要求我们要keep learning,学习一些帮助我们提升效率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