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故事行销圣经】无往不利的故事思维
线上观影平台Netflix与Hulu之争,相信不少人略有听闻。Netflix以无广告见称,只要用家缴付固定月费,就可免被广告打扰,专心观看心仪电影及电视剧;相反,Hulu则以免费作招徕,用家无须付费,即可浏览影视娱乐节目,却要如传统电视播映模式般,忍受广告打扰。
双方策略迥然不同,高下立见:Netlfix的订户数目急速飙升,市场占有率不断上扬;Hulu完全处于挨打状态,最后惟有乖乖推出免广告版本,方得以些微之数挽回劣势。两间商业机构之争,证明普罗大众对传统广告的厌恶,早已写在墙上。
企业行销讲求“痛点原则”,这本《故事行销圣经》也不例外。本书主要作者罗伯特.麦基(Robert McKee)开宗明义点出,古老营销手法面临着重大挑战,在现时消费者对广告本身产生自然抗拒的世代,行销人员该如何将产品讯息带给消费者,成为关键。答案呼之欲出,正如标题所言:故事。
撰文:罗乃智
本书由罗伯特.麦基及汤玛斯.格雷斯(Thomas Gerace)共同撰写。罗伯特本身是研究“故事”的专家,研究电影的人对其大名该不会陌生,皆因其著作《对白的解剖》(Dialogue)及《故事的解剖》(Story)被形容为“编剧圣经”,对剧本感兴趣的读者多会拜读,后者更是部份美国名校的必读书目。汤玛斯则曾为哈佛商学院资深商业分析师,现为内容行销平台企业的创办人,第一线接触行销行业,内容相当扎实。
倡故事经济学
台湾出版社的编辑为此书加入副题《好莱坞编剧教父在反广告时代最关键的指引》,皆因作者在开首的篇章已经表明,当今时代的“广告危机”引发空前未见的“行销危机”。自有报纸以降,广告是广受认可最有效影响受众消费行为的行销方式。但随着科技发展,消费者可以采取不同手段封锁广告,甚至付费避免受到广告干扰,Hulu前期所犯的错便是一例,作者多番警告,行销人员若再遵循传统一套广告手法,只会九死一生,故此必须觅得新世代触及顾客的法门。
罗伯特自创新词统称——故事经济学(Storynomics),代表以故事为核心并驱动财务报酬的商业实务。他认为,于芸芸沟通思维当中,故事型沟通是传递讯息最有力的形式,因为在演化的过程中,故事成为适合人类意识理解的模式,古代人打猎后在火炉边谈话,常会提及三种故事:一种是危机中生存的动作故事,一种是超自然力量传说,一种是前生来世的神话,三者遂形成现代的三种基本故事——奋斗、哲学和宗教。
至于故事的核心,作者选择一言以蔽之:冲突改变生活。即由冲突产生、变动逐渐加大的一系列事件,在人物的生活中引发有意义的改变。他们继而详细阐述一个故事设计应当包含八个阶段,包括认清目标受众、设定主题、激励事件、欲望对象、第一个行动、第一个回应、危机中的选择与高潮反应。
简言之,在故事创作首阶段,设计者先要了解故事的受众为谁,对受众思想、情感产生何种影响。故事开首,主角核心价值观处于平衡状态,但随着事件引发,让角色陷入失衡状态,备受压力,故事遂拉开序幕。当主角想让生活恢复平衡,便会设定目标,这是故事中重要一环,也就是所谓欲望对象(object of desire)。为此,主角采取行动,行动当然不是无的放矢,是朝获得欲望对象方向迈进。情节不会一帆风顺,现实往往让第一个行动失败,让主角发觉阻碍自己前进的力量超出预期,当中的落差,令主角与欲望对象距离拉远。
面对如此巨大的危机,也是考验主角的时候,在第一次行动中汲取的教训,成为宝贵一课,让主角痛定思痛,重新调整策略及方向,而采取第二次行动。相比起第一次,这个行动必然更为艰巨及冒险,但获得的回报却更优厚,更接近欲望对象。在一般短篇故事里,第二次行动满足预期,达到故事的高潮,让主角生活恢复平衡,故事正式收场。
纠正失衡状态
在八个阶段中,“激励事件”是关键所在,当主人翁出现生活失衡时,往往希望可以夺回主权,以达致生活恢复平衡状态,这是故事,更是人类本性。在几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英国“脱欧公投”中,“刺激事件”这个说故事的技巧运用便可见一斑。脱欧派大打移民、失业、经济不景气等“失衡牌”,并多番表示只有脱欧方可以让英国人“重夺控制权”—在反复宣传下果然奏效,赢得大多数票。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时的宣传也是相近套路。纠正失衡状态的策略,在政治上似乎是屡试不爽。
政客求的是选票,行销人员求的是消费者腰包里的金钱。目的导向型故事行销策略的最终目的,是将故事高潮的艺术乐趣,转化为市场中的有效行为,也就是让受众变成消费者,乖乖掏出钞票,购买产品或服务,“纠正”失衡状态。
成功的品牌故事创作,往往采取三个步骤:首先,选择让受众着迷的话题,利用受众最想要与需要的讯息和见解,以满足他们的期待;其次,聘请最优秀的创意人才将这些主题戏剧化,转变成引人入胜的故事;最后,经年累月持续保持这种卓越表现,行销活动就能建立一群广大忠实的受众群体。
罗伯特奉“故事思维”为圭臬,甚至表明“故事”不一定只用于编剧或行销之上,无论于公司商业营运还是企业内部沟通,“故事”的身影皆随处可见。他在书中引用的例子是矽谷炙手可热的成功企业:亚马逊(Amazon)。
作者指出,亚马逊的高层过往沉醉于设计简报,只追求汇报时美轮美奂的效果,以为凭此便可说服力大增,却往往忽略思考事物运作的逻辑与因果,甚至疏于考量企业内部、市场、技术、国内政策、国际政治等种种因素。创办人贝佐斯(Jeff Bezos)为了寻找及培养具备思考深度、具长远洞察力的人才,要求将会议改为以六页的叙述做报告。贝佐斯认为,当员工必须以完整句子及段落写下想法,并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时,就要迫不得已进行更深入地思考,思虑也更清晰及周密。
让企业故事化
罗伯特对今年荣获世界首富的贝佐斯的做法推崇备至,认为透过让整个企业故事化、以故事形式向企业内外传递讯息为最佳做法。作者甚至认为,故事思维是亚马逊得以获得过人团队、出色策略及优秀领导的关键所在。
在这位荷里活编剧教父眼中,行销人员亦不再是《广告狂人》中雄辩滔滔、语不惊人死不休之辈,而是致力于招募创作者,引导故事发展方向,确保品牌与故事讯息一致,并展示良好品味的企业“节目统筹制作人”,撇开冷冰冰的数字,培养团队故事创作技巧,为企业品牌订立故事策略,执行故事行销的流程。
不过,观乎香港广告界,可能是缺乏耐性,或者受预算所限,故事经济学的思维在香港影响力依然一般,尝试以故事方式达到行销效果的广告似乎不多,成功入屋者更寥寥可数,教人印象深刻的算是黎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拍的和记传讯广告《天地情缘》,以极权为包装,行销手提电话,在当时引为佳话;当年另一个手表商铁达时的广告《天长地久》,也采取类似方式,“故事”深入民心。
至于在亚洲其他地区,似乎在台湾及泰国尚算盛行,其他地方则有待观察。然而,在瞬息万变、金钱至上的现实商业世界,行销人员当真会愿意花金钱和时间在故事创作之上?或者有勇气说服上司采用故事行销?抑或情愿在固有的社交平台上大洒金钱,祈求于短时间内急促求效,也实在是未知之数。
《故事行销圣经》去到后期的篇章明显颇为技术性,例如教授如何透过销售自动化平台或销售云端服务,追踪销售活动,再分析关键比率及分析趋势,以达到最高效益的故事经济,用词术语或较适合业内人士或长期研究者。翻阅此书时,很容易对“故事”入迷,认为如果掌握故事思维,在不同行业皆会无往而不利。不过,“如果你手上持有锤子,所有事物看来都似是钉子”,一生醉心于研究故事的罗伯特,当然对故事推崇备至,也恨不得每人都具备故事思维,但这种想法会否也是“马斯洛的锤子”思维呢?
话说回头,如果行销人员真的掌握故事思维,也愿意大洒金钱于故事创作,有能力塑造品牌故事,相信观众也乐见故事浪潮的诞生,满足人类对故事情节的追求,只是要心痛钱包变扁了。
《故事行销圣经》
副题:好莱坞编剧教父在反广告时代最关键的指引
作者:罗伯特.麦基(Robert McKee) 、汤玛斯.格雷斯(Thomas Gerace)
译者:陈琇玲
出版社:商周出版 (台北)
出版日期:2019年4月
其他《香港01》周报书评:
上文刊登于第191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2月2日)《《故事行销圣经》无往不利的故事思维》。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