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打救沉寂竞技 “歌牌风潮”走向世界
本季日本新番动画中,笔者期待最久的莫过于《花牌情缘》第三季的回归。这部动画改编自末次由纪从2007年开始连载的少女漫画,2011年推出制作精良的动画,在日本青少年中掀起了“歌牌风潮”。基于这部作品翻拍的真人电影也颇具诚意,由广濑铃和新田真剑佑等人气青年演员主演,对原作情节和精神的还原度都很高,可以说打破了二次元作品劣质真人化的魔咒。
撰文:刘冉
《花牌情缘》的风靡一时,将年轻人早已不感兴趣的歌牌竞技(かるた)重新推回了大众视野。所谓歌牌,是由日本镰仓时代的和歌集《小仓百人一首》衍生出的纸牌游戏,一开始只是宫廷娱乐,后来发展为民间竞技运动。在竞技歌牌中,选手端坐榻榻米之上(正式比赛更需穿着全套和服),聆听专业咏唱者读出的和歌上句,然后要在面前摆放的50张纸牌中迅速找出写有下句的牌。这不仅要求对《百人一首》中的全部作品烂熟于心,同时还要有一流的记忆力、听力、反应速度和心理素质,可以说难度极大。此外,对大部份人来说,这种玩法也过于枯燥乏味,前期训练投入时间太长,因此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兴趣。
不过,自《花牌情缘》播出以来,日本中小学生对歌牌的兴趣大增;过往几乎全部是高龄选手的地方竞技大会中,出现了愈来愈多年轻人。作品中的主要赛事、在“歌牌圣地”大津市近江神宫举办的全国高中生歌牌大会中,参赛学校和人数也显著增多。《花牌情缘》漫画发售后的十年间,近江大会的参赛人数竟达到原先的四倍,以至于举办方开始发愁场地和器材不够用!借此风潮,就连国民动画《名侦探柯南》2017年剧场版《唐红的恋歌》中,也出现了歌牌元素。
由于《花牌情缘》动画在海外也聚集了超高人气,这种完全基于日本古典文学的运动,竟然开始出现为数不少的外国选手。去年11月,近江神宫首次举办了世界歌牌大会,邀请美国、中国、泰国等国家的歌牌选手参加团体战,出赛者更有可能获得日本歌牌段位。谁能想到,这项原本沉寂的传统竞技,竟会因为一部漫画而获得新生,甚至走向世界呢?
《花牌情缘》不仅关乎歌牌竞技本身,也时而深入讲述牌面上百人一首诗歌的意涵;动画中的配角、和服店家的女儿大江奏热爱古典文学,常常在合适的时刻解说歌牌内容,与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相互呼应,也令观众在潜移默化之中记住了许多作品。《百人一首》使用晦涩的古日语,即使是日本人,在没有导读的情况下也很难了解其文字深意和创作背景。歌牌竞技本身剥离了《百人一首》的内涵,将其转化为一种结合记忆力与反应速度的体育竞技项目,这是一种将古典文化大众化的尝试。当歌牌作为竞技逐渐式微,《花牌情缘》却又凭借对古典文学的精妙理解和化用,借助少女漫画的躯壳,将歌牌与《百人一首》一并复兴,这必然是官方推广和教育项目所做不到的影响力。
日本漫画与动画作品常常以学校社团为背景,在篮球、棒球、足球等大众运动社团题材都已被深度发掘的情况下,许多作者开始转向较为冷门的传统文化题材。近期的动画作品有《弦音-风舞高中弓道部-》、《火之丸相扑》,以及《一弦定音!》(讲的是筝曲社);广受好评的《3月的狮子》则是少年将棋选手的成长物语。若追溯更早,以围棋为题材的《棋灵王》影响了一代少年棋手,在漫画连载期间,日本学习围棋的青少年人数足足飙升了一百多万。今年以19岁低龄登顶名人战的芝野虎丸,已经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围棋名人,他正是六岁时玩《棋灵王》改编的游戏,才走上职业围棋选手的道路。
流行与传统文化结合得最出彩的题材莫过于落语(一种传统表演艺术)。著名编剧宫藤官九郎创作的日剧《虎与龙》化用传统落语段子,讲述冈田准一饰演的小混混主角拜师学艺后脱胎换骨;以年末特别篇形式播出的《红鱼》则找来稳如泰山的北野武和人气超高的二宫和也,讲述落语大师立川谈志和立川谈春师徒的故事。这两部作品成功地以通俗的方式向普罗观众展示了落语的魅力。
漫画作品中,则有2010年开始连载、2014年动画化的《昭和元禄落语心中》。这部以昭和五十年代为背景的作品,讲述落语行业在社会变迁下的发展兴衰,基调更为晦暗沉重,却也广受好评。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艺能,落语虽然地位很高,也有像笑福亭鹤瓶这样的落语大师在演艺圈同样吃得开的先例,但仍然存在人才青黄不接、观众老龄化的问题。不过,《昭和元禄落语心中》播出后,平日许多白发观众的落语剧场开始出现年轻人的身影,特别是作品中的主要场地之一新宿末广亭,年轻客人更增加了三成。
本季动画的另一部新作《歌舞伎町夏洛克》,是将福尔摩斯系列中的经典案例改以新宿歌舞伎町为背景重新演绎。虽说福尔摩斯的故事早已改编过无数遍,但本作每一宗案件告破之后,福尔摩斯都会用落语的形式复述案件及其侦破过程,令人耳目一新,也解决了传统落语段子库太少的问题。
流行文化作品难以避免迎合大众口味。不过,这些作品都抱持着认真的态度深入发掘传统文化,以通俗但不庸俗的方式令它们重新焕发活力,这种良性互动,是日本文化市场最有趣的一面。风靡一时的《花牌情缘》,令年轻人早已不感兴趣的歌牌竞技,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中。
《香港01》周报特约撰稿人刘冉其他文章:
【平成令和】日本皇室的“厌女症” 登基仪式、继位天皇通通无份
上文刊登于第187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1月4日)《流行文化中的日本传统》,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