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社会黑暗面 日系推理文学的潮起潮落

撰文: 特约撰稿人
出版:更新:

推理文学虽起源于西方,但目前最为兴盛的国家恐怕是日本无疑。舶来的侦探小说在战前的日本已颇受欢迎,其后历经江户川乱步为代表的古典本格派、横沟正史为代表的变格派、松本清张为代表的社会派等潮起潮落。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本格派复苏和新本格派兴起,如今更延伸出青春推理、日常推理、科幻推理等诸多亚种。在江户川乱步奖、推理作家协会奖、梅菲斯特奖等奖项的鼓励之下,日本推理界如今有着风格各异的许多活跃作家和优秀作品。撰文︰刘冉

日本文学有着高度商品化的特点,哪怕在智能手机时代,电车通勤人群与学生群体中随身携带文库本阅读的比例仍然相当高,这也为推理小说等类型文学创造了相当可观的市场空间。当然,推理文学市场化的一大出路是影像化,推理题材的影视剧和动画作品在日本也有着不同寻常的热度,近年来颇受欢迎的改编作品就有凑佳苗的《告白》、西尾维新的《掟上今日子的备忘录》,以及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当祈祷落幕时》等。今年4月开播的日剧《轮到你了》,前期剧情将主角二人打造为推理迷,剧情也涉及《帕诺拉马岛绮谭》等经典推理作品,因而引起了推理迷在社交媒体上热议。

日系推理文学在故事和视觉上,有着格外适合影像化的特点。如果说战前以本格派为主流的日本推理小说,更多受到西方侦探小说影响,那么战后日系推理作品的发展,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借由舶来文化的本土化而重建民族身份的努力。变格派推理领军人物横沟正史,尤其钟情于将与现代文明隔绝的农村或海岛设为案发地点,在血腥罪案中融入带有诡异美感的日本文化与传统风俗。

或许是受日本文化对于“死亡”的审美观影响,横沟正史作品中常出现极富想像力和冲击性的陈尸画面,甚至将杀人手法与传统文化,乃至民族意象联系起来,例如《犬神家之一族》中的菊、琴、斧,以及《狱门岛》中的松尾芭蕉俳句等。这种独特的美感也使得他的作品格外适合改变为影像,其中市川昆导演、石坂浩二主演的1976年版电影《犬神家之一族》更被誉为“日本电影的金字塔”。

战后的日本经济在美国扶持之下繁荣增长,与之相伴的是美国军事力量的压迫感、政治制度的日益腐朽与社会弊病的纷纷涌现。天皇跌落神坛,传统价值摇摇欲坠,贫富差距急剧扩张⋯⋯

以松本清张为代表的社会派推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登上舞台。从政治阴谋到民间抗议,从官商勾结到环保议题,松本清张的百余部作品令原本充斥着中产阶级趣味的推理小说,下沉到民间关注的现实问题,剑指社会种种畸形现象,大大深化了推理小说的内涵。《零的焦点》揭露美国占领日本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眼之壁》涉及右翼集团与军部的勾结;《砂之器》控诉森严的阶级制度对人性的压抑,2004年改编的日剧版本尤为出色。

松本清张最著名的作品《点与线》描述了高级官员的贪污案,以恶人逍遥法外的结局突显了平民之无力无助,与本格推理小说中往往无所不能的侦探角色相比,可谓一大改变。这部作品1958年曾由东映改编为电影,2007年朝日电视台作为开业五十周年纪念,翻拍电视剧特别篇,由北野武主演,收视率一时无两。

松本清张之后成就最高的社会派推理作家莫过于森村诚一,他的“证明三部曲”—《人性的证明》、《青春的证明》、《野性的证明》—皆为社会派推理杰作,其中1976年出版的《人性的证明》畅销700万册,翌年由佐藤纯弥执导的改编电影亦引发风潮;2004年翻拍的日剧版本同样是十分优秀的作品。

森村诚一在八十年代曾创作报告文学《恶魔的饱食》,揭露二战日军侵华时试验生化武器的罪行,其后又写出以“七三一部队”罪行为背景的推理小说《新人性的证明》,因此遭受日本右翼攻击。他毫不畏惧地表示:“以反省历史来揭露社会弊端,追求人生的真谛,这才是我写作的目的。”这正是社会派推理的主旨。值得注意的是,1978年日本作家纳税排行榜的前三位正是森村诚一、松本清张、横沟正史,可见当时推理小说在日本类型文学中的王者地位。

正是在1978年,赤川次郎发表了《三色猫福尔摩斯的推理》,一改本格派之严密、变格派之扭曲和社会派之沉重,开创了轻松幽默“青春派”推理,令推理作品的受众进一步年轻化。如今活跃的推理作家中有许多擅长轻松、日常乃至恶搞类型的作品,也出现了《推理要在晚餐后》、《名侦探的守则》等喜剧推理改编剧。

1992年开始连载的《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开拓了本格推理漫画的世界,也多次改变为影像作品;1994年开始连载的漫画《名侦探柯南》亦先后改编为电视动画、剧场版动画、游戏乃至真人版电视剧,可谓席卷了日本娱乐产业的各个领域。柯南早期的案件本格性相当高,其中许多手法更是脱胎于经典推理小说,案件动机也偏沉重。连载二十五年来,柯南剧场版票房一再走高,情节却基本变成动作片,推理元素愈来愈淡化,漫画原作也开始主打主角人物之间的关系,其中也可一窥本格派推理与大众市场的碰撞。

以挖掘社会黑暗面见长的松本清张型社会派推理今日虽已式微,由此外翻拍的影像作品却仍能令人心有戚戚,可见其笔触并未落后于时代。推理作品的魅力,也许正如《眼之壁》一书结尾所言:“现代社会的真实,都存在于我们视界的彼方,而我们只是在眺望这堵被遮蔽的高墙而已。”

更多《香港01》周报特约撰稿人刘冉的文章:哥斯拉的前世今生 怪兽背后揭日本人恐核阴影【平成令和】日本皇室的“厌女症” 登基仪式、继位天皇通通无份【专栏.东瀛物语】日本离婚文化 从缘切寺到熟年离婚、卒婚

上文节录自第173期《香港01》周报(2019年7月29日)《日系推理文学与影像的魅力》,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