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学费.四】自资学生压力不容忽视 理应得到平等对待

撰文: 吴东伟
出版:更新:

相比修读资助学士课程的学生,自资学生的学费压力更惊人,四年读书生涯动辄耗费逾三十万元。尽管特区政府自2017至18学年推出三万元“自资学券”,但非人人受惠,有欠公允之余更漠视自资学生的财政负担。长远而言,特区政府应增加资助学额,避免依赖自资课程“补漏拾遗”。

承接上文:【免学费.一】学债压力沉重 政府需还年轻人财务自由【免学费.二】认清免费教育是人权 检讨学费成本比率【免学费.三】借镜海外经验 让年轻人自主规划人生

根据自资专上教育委员会的统计数字,目前本港各大院校所营办的全日制自资学士课程,各级学生共有37,200人。而本港所有自资学士课程均不隶属教资会旗下,院校在营办自资学士课程时,不会获得政府所提供的补助性经费。换言之,自资院校开办课程时,需自行评估营运风险,而所有就读自资学士学位的学生,一般都需要支付更高昂的学费,每年平均逾八万元学费。

虽说自资学士课程并不属教资会资助之列,但报读该类课程的学生亦可向学资处申请援助,即透过“专上学生资助计划”或“专上学生免入息审查贷款计划”申请学费援助。学生如欲以资助形式获得学费资助,一如“资助专上课程学生资助计划”般,须通过严格资产审查;而免入息审查贷款则同样要缴付行政手续费和利息。

自资学生的学费压力更惊人,动辄耗费逾三十万元。(高浩维摄)

现届政府于2017年向立法会申请拨款,推出自资学士课程的免入息审查资助计划(NMTSS),为合资格学生提供学费资助。每名申请者需于中学文凭试四个核心科目考获“3322”,同时又未被本地任何一间资助院校取录,方可获得三万元学券优惠。林郑月娥当时曾言,教育界一直有意见认为政府应向自资院校学生提供资助。而该计划所提供的金额会按香港综合消费物价指数每年调整,截至今年7月,该笔资助款项已增加至31,300元。

推行了两年的NMTSS 所涵盖的合资格专上院校主要包括:公开大学、香港艺术学院、职业训练局辖下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才晋高等教育学院、明爱专上学院、明德学院、香港恒生大学、珠海学院、宏恩基督教学院、港专学院、香港能仁专上学院,香港树仁大学及东华学院。而本港八大院校开办的自资学士课程则不被纳入其中。

现届政府推出自资学士课程的免入息审查资助计划(NMTSS),为合资格学生提供学费资助。(资料图片)

对于八大自资课程学生未能在计划中受惠,叶建源表示:“我每年都有向政府争取,提出八大自资学位学生应获得相同资助,但很可惜政府没有跟进。”至于政府为何未有进一步跟进,叶建源指:“受惠范围缩窄,原因在于政府相信八大院校的毕业生有‘名牌效应’,具有相对优势,而公营院校与自资院校的毕业生并不存在公平竞争环境。”——所谓“名牌效应”,是社会普遍认为八大院校毕业生的职场竞争力较自资院校学生高,若八大学生获得同等优待,很有可能引起资源较少的私营院校不满。

然而,“名牌效应”多属大众揣测,八大院校的毕业生并不会保证觅得好工作。特区政府若以此为由拒绝援助八大自资学位的学生,实有模糊自身责任之嫌,更轻视了教育本义的纯粹。而将学生排除在安全网外,只会令许多贫困学生背负更沉重的财政压力。倘若他们毕业后无法觅得薪酬福利较好的工作,所面临的财务压力只会百上加斤。再者,他们所支付的课程费用比其他自资院校的学生多12万元,有欠公允之余,无疑亦限制他们向上流动的机会,埋下毕业后丧失财务自主的风险。

叶建源指受惠范围缩窄,原因在于政府相信八大院校的毕业生有‘名牌效应’,具有相对优势。(佘永亮摄)

吴宝城指出:“很多就读自资学位的毕业生,他们在职场上会感到竞争力不足,故选择报读硕士课程进修。”他表示,不少学生报读硕士课程时,须支付巨额学费,当中有不少人向学资处二次借贷,陷入“债务旋涡”的苦况。可是,当下大学毕业生起薪点不高,平均只有一万多元,对于还款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高昂的学费不单让他们受困,更难免拖延债务。另外,不少雇主认为自资学士课程质素参差,有时候宁愿聘请高级文凭毕业生,也不愿冒风险聘用自资学生,故衍生出“读Master洗底”的现象,变相加重毕业生的财务负担。

吴宝城指不少自资课程毕业生不少人会向学资处二次借贷,陷入“债务旋涡”的苦况。(黄舒慧摄)

学资处自2008年起成立了拖欠贷款组,专责全面追讨申请人所拖欠的款项。按照学资处的还款指引,所有学贷申请人需依期归还款项,若申请人连续拖欠两期以“季度”为单位的还款,或拖欠六期以“月份”为单位的还款,该申请将会被记录成拖欠个案,学资处会发出催缴信要求尽快偿还。倘若最终没有收到回复,该处会视乎个案的复杂程度及欠款额,将个案转介律政司或直接向小额钱债审裁处提出申索。幸而,拖欠还款宗数占贷款还款账户数目的整体比率已明显下降,由2012至13学年的9.55%下降至本学年的5.74%。根据2017至18学年数据,学资处已展开法律追讨行动的拖欠还款个案数目高达10,713个,总拖欠款额接近1.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申诉专员公署曾于2015年发表报告,批评学资处追讨免入息审查贷款不力。公署建议学资处进一步与个人资料私隐专员磋商,务求尽快推行向信贷机构提供严重拖欠还款个案人士的负面信贷资料,以加强对拖欠还款者的阻吓。事件在社会引起很大回响,批评公署将学生贷款资料交予以商业形式运作的信贷资料库,不单等同出卖学生私隐,还令学生资料被银行及借贷公司共享,对学生日后的财务自主规划带来严重影响。

再者,有意见指出,学费贷款非同一般私人债务,将刚从院校毕业的申请人与一般私人财务的申请人混为一谈,实属无理。学资处提供免入息审查贷款的本意,是让有经济压力的同学毋须经过繁复的审查手续,获取息率低于私人市场的贷款,学贷与一般私人债务的性质迥异。但申诉专员公署建议以解决私人债务欠贷的方式对待学生,背后动机令人疑惑。

学资处会发出催缴信追讨申请人所拖欠的学债款项,幸而拖欠宗数的整体比率已明显下降。(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特区政府有意将香港打造成知识型经济社会,学子经常便被灌输“入大学才有前途”的想法,自小就有着千万种要获取学士学位的理由。然而,政府盼望扩大年轻人获高等教育学历的比例,却不愿增加相应资助。在资助学位缺乏的情况下,政府容许院校自行扩张自资学位,试图将责任外卸,不仅没有对自资课程的设计加以监管,更引致学费严重高昂等问题。

对就读自资学位学生来说,每年仅仅三万元的学劵简直微不足道,而在八大院校的自资学士更无法享有同等优待,更属无理。可以想像,学生踏出校园后,就要面对动辄数十万元的学债,在事业及经济基础尚未稳固时,每月由学资处发出的学费催还单实叫他们难以喘息。毕竟学贷问题不应理解为个人问题,亦不应意图以商业市场方式解决,企图逃避特区政府对承担教育开支的根本责任。而教育并非商品,无论家庭状况如何,人人都应该有同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

《香港01》去年倡议特区政府增加4,000个资助学额,以满足所有符合入读大学资格的考生需要。特区政府亦有责任检讨自资学士课程的定位,不应把自资学士课程本当作“补漏拾遗”之用。倘若学生的能力达到入大学水平,他们便应获得修读公帑资助课程的机会,一展所长。相反,透过扩大自资院校课程比例,把他们分流去自资课程,有违公允之余,更加重学生经济负担。以2019年文凭试为例,有19,676名考生考获最低入读资助学士学位资格,但资助学士学位只有13,000个,平均约1.5人争一个学位,即有6,000多名符合入读大学资格的考生未能获取资助学位。而《香港01》提倡的4,000个新增学额,涉及的开支不会多于9.6亿元,占专上教育年度经常开支不足4.5%,绝对是特区政府可以承担的数目。

政府应增加资助学额,以满足符合入读大学资格的考生需要。(黄舒慧摄)

相关文章:【大学拨款.二】院校竞争无处不在 人文理工贫富悬殊【青年困境】产业单一致学历贬值 大学生不再吃香【预算案.政策分析】财政盈余满泻 为何大学毕业生仍学债累累?【01倡议】八大免学费 毕业无学债

上文节录自第179期《香港01》周报(2019年9月9日)《免费教育是人权 是时候宽免大学学费了》。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