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子烧的诞生 源于“神圣的米”和“污秽的肉”

撰文: 蔡欣恩
出版:更新:
いただきます。(我开动啦。)

一切从稻米说起

稻米在弥生时代(约公元前300 – 公元300年)出现在日本人的饮食中。公元675年,天武天皇3年颁布《禁止杀生肉食之诏》,在4月至9月的水稻生长期,百姓被禁止吃牛、马、犬、猴和鸡五种禽畜。牛、马是农耕用的役畜,犬只负责护卫居所,猴子是人类近亲,所以也不能宰杀,而鸡则是神圣的“报时鸟”,鸡肉和蛋都不可公开食用。古时日本人相信吃肉会导致水稻失收,甚至带来干旱水灾,为了确保稻米,牺牲吃肉。虽然鹿和野猪都可合法食用,但忌惮肉食的心理却渐渐扩展到整个社会,当时的日本甚至有“神圣的米”和“污秽的肉”的价值观,以致及后一千年都把肉类排除在饮食习惯之外。要摄取动物性蛋白质,会以鱼类代替肉类。在江户时代之前的史料,还没有吃鸡蛋的记载。

江户时代鸡蛋身价高

关东关西做法迥异

厨师的高汤玉子烧

帝苑酒店稻菊餐厅的行政总厨后藤正行谓煮玉子烧是非常简单的事,轻轻抛镬,便把鸡蛋折叠起来,最后固定形状。
关东玉子烧的酱油和糖会下得比较重,较焦较甜;关西玉子烧则视鲣鱼汤为主角,酱油和糖可有可无,松软带湿和带咸。
帝苑酒店稻菊餐厅的行政总厨后藤正行
餐厅吃到的玉子烧都会以竹席或木块压实整形,一般家庭都不太在意外形,会省略这个程序。

家庭风丁香鱼玉子烧

和泉太太今次加入昆布粉,玉子烧鲜甜美味,丈夫连番赞赏。

日本人和泉素行10年前来到香港定居,说得一口流利广东话,目前担任主持、艺人等工作,还开设了Facebook专页“我は何しに香港へ?(点解我来到香港?)”向日本人介绍香港特有景点,同时在YouTube频道推广日本文化。玉子烧对他而言,是一星期两次、由太太预备的便当配菜,见到也不会特别兴奋,毕竟早已是老朋友。

虽然家家户户都会做玉子烧,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配方。和泉太太的配方传承自母亲,在鸡蛋中混合了几匙丁香鱼和鹿尾菜,分别取其鲜甜和爽脆口感,玉子烧足有8层厚,不够厚就不算是玉子烧了。

每一件小事

拜访过和泉夫妇与后藤师傅,两家的玉子烧都卷了8层厚,他们却依然认为玉子烧没什么好讨论。他们怎么不觉得煎8层蛋是一回事呢?专属的煎锅只煎玉子烧,如此煞有介事,他们怎么会觉得没什么好讨论?突然想起在和泉家摄影其中一幕,和泉太太拿出一大堆筷子座让摄影师挑选,看着一对对精致的筷子座,总算明白了原委:当吃鸡蛋这件小事被重视,日本人便做出玉子烧;当每一件小事都被重视,日本人就忘了玉子烧是一回事。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