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窗景.下】照片见证香港变迁 创作不求名利只求升华

撰文: 徐尉晋
出版:更新:

任职摄影记者多年的何柏基,近日正在举行《香港窗景》展览,展出数十张以窗景为主题的摄影作品。照片拍摄时间长达10年,作品不但见证了香港变迁,也纪录了摄影师的内心变化。
摄影:©何柏基(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摄影(访问部分)、撰文:徐尉晋

点击文章观看《香港窗景》上集

日摄影师曾拍摄《东京窗景》

因为工作关系,何柏基经常去到香港不同地区的住宅、楼盘和商厦,采访财经和地产新闻。看到窗外漂亮的景色,其他摄影师或会对准窗外拍摄,何柏基却会连同窗内的环境一同拍下。

10年前,他开始拍摄这个计划几个月后,大概只拍了10多张照片时,便发现日本有位叫作中野正贵的摄影师也在做相似的题目,他的作品名为《东京窗景》,更拿下“第30回木村伊兵卫赏”摄影大奖。

何笑言:“可能有人会觉得,题目被别人拍了,自己就不拍了。但那时我没想过放弃,反而我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连日本一个这么好的摄影师,都在做这个题目,令我认为它更值得去做。”

©何柏基

不是窗景的窗景

10年来,他拍摄了无数窗景照片,窗外景观从西九龙高铁的地盘、东涌港珠澳大桥的桥墩、从半山区高级住宅望下的港岛景色都有。他说:“始终我有一个选取,觉得能代表香港的东西,才选出来。”

他说:“如果要用几句说话把它说完,我透过眼睛或者人的灵魂、心屝、窗口,相机的观景器,加在一起,串连起我自己的人生。无论是我,还是观众,都可在作品里去感受,注视多一点人生百态。”

“本身我是注意窗外的事物,后来才注意窗内的事物,当我自己在拍摄窗景的时候,许多在身边的事物你就往往忽略了。”例如在宣传展览的postcard上,正面是一张帆船驶过维港的照片,旁边停泊了一艘旧式的船只,这也是他这辑作品最初拍摄的照片之一。

何柏基说:“10年前,不觉得这只小船有何特别;10年后,就觉得小船已经很有历史痕迹的感觉。这张照片,起初我也不是特别喜欢,最后展览的题目改好,你叫我去拣一张的话,我会拣这一张。”

作品之中,有一张照片并非窗景,而是政府记者会上背景的维港景色。“有些行家见到就会明白。”何表示:“这张照片,和另一张中联办的照片,两张都是权力的核心,关乎香港的命脉,决定香港的事情;这也代表了我不相信,这不是一个窗来的。”

©何柏基

展览筛走“冷漠”的照片

眼睛受伤后,他把从前较“冷漠”的照片筛走。今次展览,展出约20张大相,亦有一幅由80张细相合并而成的大相。何柏基称,“在我眼中《香港窗景》,80张照片是既可单张观赏,亦可以整体当作都一张相来看;任何一张也可以是开始,任何一张也可以是终结。”

(徐尉晋摄)

摄影集的3种形式

除了展览,何柏基本来还打算同时推出摄影集,但碍于技术问题,至今仍未正式推出。其中一个困难,就是因为摄影集揭页时有线性顺序的限制。他说:“摄影集的形式满足不了我,因此我尝试用其他办法。”其中一个方法,是以postcard形式推出摄影集。“如果有一张大的台面,你便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排列观看。”

除此之外,他也做了一款小手作,手作表面是一张窗景照片,只要把它从中间分开,再摊出来,就可以看到另外一张窗景。“永远没有完结,打开一个窗景,又有另外一个窗景。好像很超现实,有如果摄影书能做到这样,我就满足了。”

“好多人劝我不要这样做,认为这样认真的作品,不要用这样实验性地展示出来,或者不应这样冒险。当初我提出要做postcard的时候,许多人向我泼冷水。但我觉得这样才是对的。”因为这些尝试,摄影集筹备了这么久,但他又觉得这是应该的。

如果postcard的形式最后未必可行,他说自己或会推出一本摄影集,然后再出一本手作形式的Zine。今次展览和摄影集由他完全自资,虽然或许会吃力不讨好,筹备展览令他在两三个月来忙得“好像在做两份工作一样”,但是“展览是很重要,是一定要做了这件事,我才可以看到下一步。”

何柏基看似对自己要走的路十分清晰,他却这样说:“同等的价值,我不去买楼买车?沟靓女?我追逐这些事物,因为我觉得他们的价值,比这些还高。所以我会很清晰的。”何柏基说,一开始已知道这是一个长期的拍摄计划,也决定了最终要以摄影集或者展览来发表作品,“从构思、拍摄、制作、发表,然后就算是完结。”
 

 

创作使人生不迷失

何柏基任职摄影记者近16年,多年来曾获多个全港新闻比赛奖项,多年来个人创作不断,个人展览包括《在地成形》(2015)、《自之缀然》(2013)、《拔丝粉红》(2011),他更曾推出摄影集《Ø Phi》及加入参与摄影刊物《柒菲》等。

他说:“个人创作非常重要。对我来说,做了一个作品,我有一些新的领悟,我受伤前受伤后又对摄影放开了,我问自己,到底在追求甚么?其实我想是追求一种升华。”

他进一步解释:“我所追求的升华,是高一个层次,而不是艺术上的成就是几多权力,或者几有权威性,而是我只是想比上一次的立足点高一点,我可以看清楚周围的环境,我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不会在人生里面迷失。”

©何柏基

一生也会拍摄窗景

何柏基指,小时候觉得做艺术家“很有型”,后来发觉那种只叫做“扮艺术家”。入行最初的两三年,拿到第一个奖,又自资出了本书,那时候对于这些十分在乎。后来,他才发现,影相不是因为攞奖而影的,渐渐把欲望按下。

展览期间,何指自己很享受与人分享创作过程,因为“不只是做完一个展览,很成功,很满足,表面上很‘名成利就’,很多人认识,而是more than这些东西。”他指,自己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只不过现在对此兴趣不大。

“如果我透过创作了解自己,无论在艺术或者生活上找到一个新的方向,让我觉得自己不是在原地踏步,那种快乐是大于追逐名利。”何形容,今次展览只是自己摄影上一个暂时的总结,而不是创作终点。

除了摄影,何柏基也是一位大地艺术(Land Art)的艺术家,接下来将投入有关创作。但对于窗景,他并没有放下:“这个题目,我现在还在拍摄,我觉得这一生也会继续拍摄下去。”
 

详情:
何柏基摄影作品展“香港窗景”
展期:即日至2018年1月7日
地点:.jpg (西环保德街6至20号保基大厦地下5号舖)
​时间:上午11时至晚上6时(星期三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