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辑】10载纪录香港窗景 摄影师:一生也会拍摄窗景

撰文: 徐尉晋
出版:更新:

任职摄影记者多年的何柏基,近日正在举行《香港窗景》展览,展出数十张以窗景为主题的摄影作品。照片中从不同的住宅、楼盘、商厦、餐厅等场合,透过窗户望向香港不同地区的地貌,拍摄时间长达10年,作品不但见证了香港变迁,也纪录了摄影师的内心变化。摄影:©何柏基(照片由受访者提供)撰文:徐尉晋详情:何柏基摄影作品展“香港窗景”展期:即日至2018年1月7日地点:.jpg (西环保德街6至20号保基大厦地下5号舖)时间:上午11时至晚上6时(星期三休息)【详尽访问,请点击以下相关文章】

这个题目由2007年开始创作,拍摄了两三年他渐渐发现,无论是餐厅、居住的地方、写字楼,那个单位便会卖得愈贵。“原来有钱,才可观看这些景观。”那时他带着批判的目光,决定要以摄影呈现这一种现象。©何柏基
正当何柏基打算进一步,投入去做这个题目,偏偏在这个时候,他在一次行山时不幸受伤,“本身摄影是一个自己引以为傲的事情,忽然间失去了,两个月时间工作不到,更担心自己以后会看不到东西,影不到相。”©何柏基
他感喟:“那时候不要说是拍照,我连马桶在哪里我也看不到。”©何柏基
“那时候我才发觉,在拍摄窗景时,之前自己一路专注外在的东西,一直也没有想清楚,身处在室内的自己,处于一个甚么状态?我内心到底是怎样?原来窗中也有内有外,那么我这个作品,也是有内有外,窗内的我可能之前是忽略了。”©何柏基
何柏基微微一顿:“经历了这件事件之后,忽然间,自己好似reboot了一次,开始没那么执着。”©何柏基
除了展览,何柏基还准备把窗景作品推出一本摄影集,他找来了为自己做手术的眼科医生为新书写序,希望来年2月可以完成,他又打算将摄影集的收入,扣除成本后捐给眼科善慈组织,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何柏基
10年前,他开始拍摄这个计划几个月后,大概只拍了10多张照片时,便发现日本有位叫作中野正贵的摄影师也在做相似的题目,他的作品名为《东京窗景》,更拿下“第30回木村伊兵卫赏”摄影大奖。©何柏基
何笑言:“可能有人会觉得,题目被别人拍了,自己就不拍了。但那时我没想过放弃,反而我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连日本一个这么好的摄影师,都在做这个题目,令我认为它更值得去做。”©何柏基
他说:“如果要用几句说话把它说完,我透过眼睛或者人的灵魂、心屝、窗口,相机的观景器,加在一起,串连起我自己的人生。无论是我,还是观众,都可在作品里去感受,注视多一点人生百态。”©何柏基
他说:“个人创作非常重要。对我来说,做了一个作品,我有一些新的领悟,我受伤前受伤后又对摄影放开了,我问自己,到底在追求甚么?其实我想是追求一种升华。”©何柏基
他说:“摄影集的形式满足不了我,因此我尝试用其他办法。”其中一个方法,是以postcard形式推出摄影集。“如果有一张大的台面,你便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排列观看。”©何柏基
除此之外,他也做了一款小手作,手作表面是一张窗景照片,只要把它从中间分开,再摊出来,就可以看到另外一张窗景。“永远没有完结,打开一个窗景,又有另外一个窗景。好像很超现实,有如果摄影书能做到这样,我就满足了。”©何柏基
何柏基看似对自己要走的路十分清晰,他却这样说:“同等的价值,我不去买楼买车?沟靓女?我追逐这些事物,因为我觉得他们的价值,比这些还高。所以我会很清晰的。”©何柏基
何柏基说,一开始已知道这是一个长期的拍摄计划,也决定了最终要以摄影集或者展览来发表作品,“从构思、拍摄、制作、发表,然后就算是完结。”©何柏基
作品之中,有一张照片并非窗景,而是政府记者会上背景的维港景色。“有些行家见到就会明白。”何表示:“这张照片,和另一张中联办的照片,两张都是权力的核心,关乎香港的命脉,决定香港的事情;这也代表了我不相信,这不是一个窗来的。”©何柏基
他解释:“我所追求的升华,是高一个层次,而不是艺术上的成就是几多权力,或者几有权威性,而是我只是想比上一次的立足点高一点,我可以看清楚周围的环境,我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不会在人生里面迷失。”(徐尉晋摄)
“如果我透过创作了解自己,无论在艺术或者生活上找到一个新的方向,让我觉得自己不是在原地踏步,那种快乐是大于追逐名利。”何形容,今次展览只是自己摄影上一个暂时的总结,而不是创作终点。(徐尉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