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拍摄六七暴动被包围 第一代华人摄记陈桥:怕得几多?

撰文: 高仲明 苏炜然
出版:更新:

现年90岁的陈桥,是香港最资深的华人摄影记者之一。他从加拿大短暂回港,昨(12日)在理工大学相与多位现职摄记见面。白花花的头发和中气十足的声线不会再于最前线出现,但前辈的经验将继续在现场得以发挥。摄影:高仲明采访:郑子峰撰文:苏炜然

桥叔说,这一行学到很多,如同就读“社会大学”一样。(高仲明摄)

桥叔30年的摄影记者生涯拍过无数社会大小事,例如大陆的逃港潮、六七暴动、捉警司葛柏、越南难民等,“深刻的有好多”!

初入行的时候,桥叔多被派往拍摄体育项目,“练习到反应变快!”随着经验提升,拍摄的范畴亦渐渐扩阔。“这一行学到很多,如同就读‘社会大学’一样。试问有几多行业能够像记者一样,可让人见识如此广阔?过瘾过瘾!”

拍摄六七暴动,桥叔表示:“怕得几多?”(高仲明摄)

摄记揾到食但无发达

桥叔小时候家里贫穷,读书不多,又经历过战乱,在乡下耕过田……但摄影记者这个份职业,让家底背景不佳的他都能揾到食。“不知怎样,就做了几十年,是否很幸运呢!”

桥叔拍下的很多的精彩作品,有一张是1966年台风袭港时,妇人被洪水冲倒的画面,是其中一张获奖作,“公司吹牛大肆宣传,想不到连外国媒体都报导‘Best Picture of Asia’”。有一年,桥叔连得3个奖项,公司终于加人工,由700元升至900元。

不过,被问到有否推荐过自己儿子做摄影记者,“不要做啦!你父亲我都算做得好,但都赚不到大钱!”桥叔立即就回答:“我不只一份正职,还有拍摄商业工作。对呀,接回来在家里开工。当然不让公司知道啦!”

六七暴动惊险拍摄

有危险,桥叔不会主动向家人报案,不过六七暴动时于新蒲岗被左派人士包围,打了一身,那就无法隐瞒。那么桥叔有想过转行吗?“没有!”在拍摄时会感到害怕吗?“怕得几多?就算害怕都只是一阵子的事情”。

六七暴动时拍摄激进份子放炸弹,“你没有法子不害怕,我们不是怕炸弹,而是放炸弹的人!你知道那些是甚么人吗?曾经试过,有激进份子在电车候车亭放完炸弹后,意图用刀袭击在旁拍摄的摄影记者,好在该名记者最后被同行救走!”

桥叔称,拍摄好的新闻照片,靠思考的角度,靠观察人生百态。(高仲明摄)

不负责任同事惹桥叔不快

那一天下午发生了宝生银行人质挟持事件,桥叔本应够钟放工,却坚持继续工作,“一路直至第二天上午11点,(连续工作)十几二十个小时”。但超时工作不是值得记在心里的事,真正让桥叔感到不快的是没有责任心的同事,几十年后回忆起来仍然心中有气:“当时有位文字记者跟在旁边,他不断叫嚷要收工离开,喋喋不休,叫他自己走又不肯,无论如何都要一齐走。知道公司还有同事在场驻守,终于听从文字记者的要求离开了岗位。之后刧匪从银行出来,我就拍不到了。”

“终于有一次他自食其果!”那次是拍摄工厂大厦火灾,桥叔独自捕捉到精彩一刻拍到直升机到场救援的画面,之后跟文字记者复述经过,怎料文字记者却说不想理不想写,“事后老总见相不见字,致电给我询问因由,立即……该位文字记者就收了警告信。”

陈桥曾于80年代出版《陈桥新闻从影廿年》,2006年后在温哥华出版《镜头下的历史─陈桥三十载新闻图片录》,最近,香港“上书局”再次为他推出摄影集。(徐尉晋摄)

摄影记者要思考

有人说现在的记者要一人分饰多角,要甚么都要做。桥叔回应说“我的年代都有!记者又要拍摄又要写字,不过会执输!一齐进行没法子同时做好。没有办法,老板要省钱嘛。”他又补充“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一定要好好合作。我们(摄影记者)是专门捕捉人生百态,文字记者问得好,我们就影得好。不过有时青年记者不懂得问,我都会多口帮忙问两句。”

“拍摄是个人的,教不到的。好的摄影记者要思考,知道自己要拍甚么。你有一张相,可以赢到沙龙比赛,但带不到背后的新闻事件,是没有用的(作为新闻相片)。怎样可以在相片中带到新闻出来呢?靠思考的角度,靠观察人生百态,然后才可以捕捉到动作。”

陈桥是香港最资深的华人摄影记者之一。(高仲明摄)

桥叔简历陈桥(桥叔)是香港最资深的华人摄影记者之一,1956年至1987年在《英文虎报》及《南华早报》任摄影记者,摄影生涯逾30年。期间获奖无数,不但夺得了6项世界新闻图片荣誉奖 (Honour Certificate, World Press Photo),更于1985年,成为位首位从事新闻摄影行业的人获颁英女王荣誉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