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根斯坦:天才最完美的实例,及其责任

撰文: 释仁
出版:更新:

曾经有一个人,被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称为“传统所说的天才的一个最完满的实例”。

在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末,这家伙时常深夜跑到罗素家,并在他的书房中来回踱步,神态疯狂。对于这个人的古怪行为,旁人尽管会感到非常古怪,但罗素早已习以为常。他唯一担心的是:这家伙会打碎家里的家具。在某个晚上,又一次,这家伙又跑到罗素家里,不过这次,这个人要求罗素帮他确认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笨蛋。罗素可能本来打算看他的踱步表演,对于突如其来的问题,一时哑口无言。这个人接著说,如果他的确是一个笨蛋,他就跑去做飞行员;如果不是,他就做哲学家。罗素回应道︰那你至少写一篇论文给我过目,以便我确认你到底是不是一个笨蛋。

罗素:结识维根斯坦,是我一生中最令人兴奋的智慧探险

新学期开始时,这个人就拿来了一篇论文,罗素后来回忆,他才刚看了第一句,就相信此人肯定是一个天才。能够博得罗素极高的评价,想必不是等闲之辈。根据罗素的说法,此人易动感情、思想深沉、性情激烈、卓尔不群。这个人后来写了一本书,当罗素评阅这本书时,发现书中隐隐地散发出一种严肃和深沉的神秘主义气息,使罗素感到不悦。罗素表示“他这个人和往常一样,是独断的,他吐露他的意见像俄国沙皇下谕旨一样。但是草野小民对这种办法是难以满意的。”

这个人不仅和罗素有交集,而且也和罗素的老师怀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有过交往。罗素在自己的自传中描述,有一次罗素的老师怀海德告诉罗素,这个人第一次去见怀海德的时候,他恰好在吃下午茶。这个人被礼貌地请进屋内,不过他又再一次在别人家里来来回回踱步,久久不作一声,好像没有注意到怀海德的夫人在场。他突然爆出一句话“一个命题有两个极,它是 a 和 b”。怀海德问他 a 和 b 是什么,不过怀海德马上发现了自己的话好像有点不得当,这个人声如雷鸣地表示“a 和 b 是不可定义的”。

怀海德︰要对欧洲哲学作最保守的描述,它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

这个人就是堪称对二十世纪哲学非常有影响力的哲学家路德维希・维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而那本引得罗素不悦的,带有神秘主义气息的书便是著名的《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维根斯坦于1889年的今天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非常富有的犹太家庭。父亲是奥地利钢铁工业巨头,母亲则是一个银行家的女儿。维根斯坦是这个家庭中的八个孩子中最年幼的孩子。他早年的教育都是家中进行的,至到十四岁时才被送到林茨中学就读,不过他在中学时的学习成绩只是一般。维根斯坦希望可以在毕业后能够跟物理学家波尔兹曼(Ludwig Eduard Boltzmann)学习,不过在维根斯坦毕业那年,波尔兹曼却因为精神问题而自杀身亡,维根斯坦后来去到德国柏林一间工业学院学习工程技术。

路德维希・维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1908年,他到了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当研究生,选择了航空工程空气动力学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维根斯坦在处理有关螺旋桨的原理时,撞上了一些纯粹数学的问题。其实要研究物理学又怎能不涉及数学问题?事实上物理学和数学的关系非常紧密,以致于人们经常见到讨厌数学的人和讨厌物理学的人,几乎是同一群人。维根斯坦在1911年跑到德国面见著名的逻辑学家、数学定和哲学家费雷格。费雷格建议维根斯坦可以考虑跟从在剑桥大学的罗素学习数学和逻辑。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随著塞拉耶佛的枪声打响,维根斯坦毅然选择加入奥地利军队,对于这个决定,历来有不少不同解释。根据维根斯坦的姐姐赫尔米勒的看法,维根斯坦入伍的动机,不只是想保卫自己的国家,更关乎于维根斯坦的一种强烈愿望,希望让自己经受一点困难,做一点跟纯粹智力工作不同的事,使自己能够“转变成一个不同的人”。

维根斯坦:《战时笔记》100年

维根斯坦的传记《维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的作者蒙克认为,我们不应该想像这样的一个画面,即维根斯坦带著摆脱了枷锁的喜悦迎接向俄国开战的消息,或他也处于那时笼罩著欧洲民族的歇斯底里的仇外情绪中。然而,他在某种意义上欢迎战争似乎不容置疑,即便出发点是个人的,而非民族主义的。维根斯坦和他的很多同时代人一样,察觉到直面死亡的经验将以某种方式改进自己。或者可以说,维根斯坦走上战场,不为了国家,而更多是为了他自己。早在1912年,维根斯坦便在剑桥大学向罗素提到过威廉.詹姆士的《宗教经验之种种》,他向罗素表示这本书也许令他在一条道路上改进了自己。詹姆士表示无论一个人多么软弱,“如果他愿意冒死亡的风险,更进一步,如果他在自己选择的事业上英勇地受到了死亡的风险,这一事实将永远祭奉他。”

维根斯坦随后以志愿兵的身份加入了奥地利军队,前往未知的东线战场。身处环境极为恶劣的东线战壕,决定了维根斯坦的思考由逻辑拓展转变到关心人生意义,甚至关于整个世界的本质的形而上学思考。这些由逻辑理论和宗教神秘主义奇特结合而成的产物——《战时笔记》——堪称是《逻辑哲学论》的前奏。这本书中讨论的范畴,如世界、形式、结构、界限、逻辑、思维、语言、主体、意志、真理、价值、意义、形而上学、上帝,基本上全都可以在《逻辑哲学论》中找到。

大战结束后,维根斯坦成了战俘,被关在意大利的某个战俘营。在罗素的帮助下,《逻辑哲学论》顺利出版,维根斯坦在书中以“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的命题结束了全书的讨论,维根斯坦认为所有的哲学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便决定离开哲学,转而到奥地利南部山区当一名小学教师。维根斯坦在乡村因为体罚学生而和学生的家长们发生激烈的冲突。虽然有这个令人不愉快的经历,但维根斯坦还是取得了一个教学成果,那就是为了学生们编纂了一部小学生字典。

维根斯坦《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后来,维根斯坦离开了乡村,选择到了一所修道院当一名园丁的助手。当助手的日子不太长,维根斯坦又跑去当建筑师,为他的姐姐设计房子,这座建筑物就是后来的保加利亚大使馆。正正在这个时代,在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有一群人,他们正在那里捧著《逻辑哲学论》来读,甚至把维根斯坦视作他们的精神导师。维根斯坦和这群人有过一些对话,而这些对话后来被这个小组的成员之一的魏斯曼整理成书出版,而这群人就是著名的维也纳学圈。

1929年,维根斯坦决定重返剑桥大学。维根斯坦希望以自己的《逻辑哲学论》作为论文申请博士学位的论文。博士论文的答辩会由他的两位老师罗素和摩尔主持。不过罗素和摩尔对《逻辑哲学论》的思想不甚理解,结果维根斯坦在讲解完自己的论文后,竟然斥责两位老师不理解自己的思想。但无论如何,不给维根斯坦博士学位,根本说不过去。维根斯坦顺利把学位拿到手之后,便决定留在三一学院教授哲学。1939年,维根斯坦接替摩尔,成为了哲学教授。不过维根斯坦对剑桥大学多有不满,甚至认为哲学教授本身是一份荒唐的工作,所以在剑桥大学待了不久后,便再次离开剑桥大学。

维根斯坦晚年被诊断出患上前列线癌,使得他不得不频繁地到剑桥大学与他的主诊医生贝文医生会面。维根斯坦一想到自己要死在一所英格兰医院,他便愈发感到害怕。贝文医生向维根斯坦表示,如果维根斯坦愿意的话,可以到自己的家中接受医治。维根斯坦接受了贝文医生好意,搬到了剑桥。在4月28日晚,维根斯坦病得非常严重,差不多快要失去意识。贝文太太告诉维根斯坦他在英格兰的朋友们快要来看他。维根斯坦在失去意识前对贝文太太说:“告诉他们,我过了极好的一生。”

参考资料:

《战时笔记1914-1917》,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著,韩林合译

《逻辑哲学论》,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著,韩林合译

《罗素自传》,第二卷,罗素著,陈启伟译

《我的哲学的发展》,罗素著,温钖增译

《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瑞・蒙克著,王宇光译

《可说的与不可说的──前维特根斯坦的形而上学》,鉴传今著

【无睡意哲学】中的维根斯坦:

维根斯坦:不能言说的,必须保持沉默 - EP81

维根斯坦:语言游戏 - EP84

维根斯坦:家族相似性 - EP86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载《香港01》App ,按“+”号加入《哲学》抢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