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海德︰要对欧洲哲学作最保守的描述,它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
你有听过“全部哲学史不过是对柏拉图的注脚”吗?这句话正出自当年今天逝世的怀海德。虽然这句说话流传甚广,但怀海德本身不算是严格意义的柏拉图主义者,而主张一套“历程哲学”,希望能将业已分崩离析的现代思想重新带入一种和谐的整体之中。
不少人认为自二十世纪开始(尤其是在所谓的后现代思潮以后),哲学家已经不再追求建立宏大的体系,转而研究众多微观的、个别的现象。不过这句话并不精确,因为他们错过了今天逝世的怀海德的身影。阿佛列・怀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的哲学定位相当怪异,一方面他跟许多后现代哲学家一样,强调变动、主张打破陈腐的教条;但另一方面,怀海德又力图建立一个包揽所有存在和现象的体系。到底怀海德是谁﹖
怀海德是一个“百足咁多爪”的人,他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半个科学家、科学哲学家、教育家与社会学家。而他亦是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与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的老师。他们两师徒发生过一件趣闻:据说怀海德晚年曾为报章撰写一篇文章,罗素阅后,说老师 muddleheaded(老糊涂)矣,而怀海德则说罗素 simple-minded(不成熟),那时怀海德已经90岁,而罗素是80岁,不过两位都是典型的英伦绅士,所以“君子交恶,不出恶言”。
事实上,怀海德和罗素二人曾携手合作,并在学术上取得极大的成就。他们两人曾合著《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书中力图证明数学的基础是逻辑法则,因而被认为是数学和逻辑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而怀海德本人亦曾著《历程与实在》(Process and Reality: An Essay in Cosmology),而被人称为“历程哲学”(process philosophy)的创始人。
哲学史不过是对柏拉图的注脚
大家可能对《历程与实在》这个书名有点陌生,可是如果你听过“哲学史不过是对柏拉图的注脚”这句话,它就是出自于这本书。
这是否意味怀海德是最忠实、最激进的柏拉图主义者呢?其实不然。他书中的原话是:“若要对欧洲哲学传统作最保守的一般性描述,它是由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组成。”(The safest gener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uropean philosophical tradition is that it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footnotes to Plato.)再将这句话置于书中段落的语境下来看,怀特海指的“柏拉图”并非所有学者从柏拉图著作中抽取出来作己用的思想系统,而是散落于柏拉图著作的各种概念,作为一个永不能穷尽的宝库,从来都是(而且以后亦继续是)欧洲思想永远的泉源。
过程是宇宙的常态,世界是环环相扣的整体
《历程与实在》是怀海德的主要作品,他在其他领域的理论发展,大多基于这本著作。他在书中明确指出:世界是由所有有机体构成,而有机体之间有著相互共生的关系,它们之间时刻进行交互作用,例如水分滋润大地,大地又孕育植物,植物又供动物食用,任一事物消失,必然直接或间接影响另一事物的生灭变化。他指出生灭变化意味著变动,变动即是过程,过程就是宇宙的常态,所以怀海德指出唯有过程即是实在。因此,人们把他的哲学称为“历程哲学”。
怀海德眼见西方文明在现代发展中,基于各种原因,对原本为一个和谐、有机整体的自然作出强力的切割,致使自然和人自身都趋于肢离破碎。在经济方面,工业活动的发展和科学活动始于人和世界的分离和对立。除此之外,哲学的过度反思,也使得人和自身也出现分裂,因为反思意味住人把自己分作两部分,自己把自己当作思考的对象,人同时成了思考的主体和客体/对象,因此造成人自身内部的分裂。怀海德的历程哲学,主张事物之间原本就为互相扶持、环环相扣的亲密关系,希望为早已遭到撕裂、分离和对立之苦的人们提供出路。他一方面试图把人类安放在一个和谐一致的整体当中,借此消融一切对立与分裂,同时消灭一切物种中心主义;另一方面,鼓励人们能够在与世界的互动中,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人类在这个环环相扣的整体当中,就不存在一个中心点,就如在一张网中,人们能见到无数多个网眼,但根本不能指出那个网眼才是中心一样。
哲学反思的两难
事实上,试图使人们重投整体之中,以消弭一切对立产生的痛苦,这种思想在哲学史上并不新鲜。以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比如谢林和黑格尔)为例,这派哲学主张人们需要通过扬弃对立,从而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综合。然而相较怀海德,他们看待哲学的态度比较含糊、矛盾,一方面视哲学反思为一切对立、分离甚至痛苦的根源,另一方面却又肯定,哲学反思使人成为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理性存在者,从而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心。
记黑格尔诞辰250周年:关于他的时代、生平与哲学概念的9个知识
由此说来,哲学反思就恍如是智慧的开端,但同时亦是人类的诅咒,因为它,人类被逼陷入一系列、无尽的分离和对立中。依此逻辑,我们就面对以下的问题:到底我们应该按照德国古典哲学的进路作反思,因而脱离主客二分之前的共融状态;还是跟随怀海德的建议,重新投入到整体的世界之中好呢﹖
_________________
下载《香港01》App ,按“+”号加入《哲学》抢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