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西补选】香港的选举论坛 为何由理性讨论变成情感宣泄?
立法会九龙西补选尘埃落定,此前的多场选举论坛,一如既往地充斥人身攻击,缺乏深层讨论。选举论坛未能发挥有效作用,当中不见候选人的抱负愿景,只有低层次的二元争拗,如此论坛,让观众感到聒噪生厌之余,亦让有心选民对着屏幕叹问:“为何香港只有这样的选举辩论?作为将来的代议士,辩政质素为何差劣至此?”选举论坛的本意,是让候选人同台较量,借此阐释各自的政治主张、质疑彼此政纲的高低优劣,从而让普罗大众分辨出贤能与辩才兼备的候选人,再以选票作出决定,是否将其送进议会,借此彰显代议政制的意义。反观香港的立法会选举论坛,不论是政治素人还是政坛元老,始终不能摆脱泥浆摔角式的口水战。
为求抢票、吸引注意力,在缺乏清晰主轴议题下,不少候选人纷纷打‘负面战’,旨在否定对手诚信操守,在追究过去言论立场上动辄上纲上线,虽然竞选论坛上的确火花四射,却听不到对香港前景的新思维、新论述。
香港教育大学研究讲座教授张炳良曾于十年前撰文批评选举论坛:“……为求抢票、吸引注意力,在缺乏清晰主轴议题下,不少候选人纷纷打‘负面战’,旨在否定对手诚信操守,在追究过去言论立场上动辄上纲上线,虽然竞选论坛上的确火花四射,却听不到对香港前景的新思维、新论述。”十年过去,情况每况愈下。
“选举论坛发展至今天这般吵闹的田地,也因为大家对当今的政治困局感到郁闷,忍无可忍。”在主持过多场立法会选举论坛的资深传媒人谢志峰眼中,在论坛中争持不下的,其实是一场中央与香港地方民主的权力之争:“尤其是泛民主派,大家都认为‘阿爷都唔听㗎啦’,于是便产生了一些另类的激进诉求。”他认为,这种消极心态下促使候选人将选举论坛当成对政治困局不满的其中一个宣泄口;其后到大家忍无可忍的时候,便干脆将对手的政治立场、甚至人格诚信“议题化”,并加以落毒式强攻,务求令对方无地自容。
立场先行令辩论沦情感宣泄
以这种辩论模式所运作的选举论坛,虽然初见时甚具噱头,但对于选民以及公民社会而言,却是低增值的事物。社会学家吕大乐便曾撰文批评,本港的选举论坛不论派别,均是“只见肉搏、不见主张”,只集中在一两个题目上大做文章,然后按既定策略刻板地互相攻守,而不是针对问题发表意见后,表达出不同的政治主张,让选民投票时能作参考。他批评,纵然社会发展的愿景、政治政策上的主张对候选人在选举论坛上仅属装饰,但现今却是连这种“必要的装饰”都沦为极度次要的工作。
“选举论坛上全都是立场论,立场先行。”谢志峰坦言,选举论坛的内容难有“质的提升”,除了候选人的辩论已沦为攻讦骂战外,更因为候选人的政治光谱先决条件而限制了他们对议题的讨论空间。谢志峰印象最深刻的一场选举论坛,并不是近年唇枪舌剑的场景,而是2008年的九龙西选举论坛,民主党涂谨申与当时首次排头位出选的民建联李慧琼的一席对话:“当时涂谨申态度很强烈,语重心长地希望李慧琼不要像以前的老大哥老大姐一般,以所谓的‘党纲’作挡箭牌,因循守旧。但李只是以一贯的微笑应对,并没直接回应。”
香港的选举论坛只针对特定议题互相攻讦,缺乏全面深入讨论,社会不能从辩论中互相砥砺进步。
就是这样的一个“理念式”喊话,谢志峰觉得是香港选举论坛发展的分水岭。他称从那以后的观察所得,无论是参与主持、或是所留意到的选举论坛都渐趋激化,因为泛民主派就像从那场论坛中“睇通睇透”,从此对有效的政治辩论不寄希望:“好像把所有的希望都在那场论坛上说了出来,但代表‘阿爷’的政党又确实没有回应。”选举论坛发展至今,“大家已经没有办法逐件事讨论,一上来便是阵营与阵营之间的对垒,这种状态愈来愈严重。”
谢志峰称,政治立场上的二元对立直接导致大家在辩论民生议题上的非黑即白,大幅缩窄讨论空间:“当你不支持全民退保便一切免谈,讨论开发土地不先向(粉岭)高球场及棕地开刀便是向权贵倾斜。这种选举论坛其实真的很难令选民有所得着……”他长叹一声:“只是针对特定议题来开打,而对其他大范围缺乏一个全面深入的讨论,香港的选举文化便是这样变得平庸。然后整个社会就无法从辩论中互相砥砺而进步,只是互相攻讦、一路倒退。”
香港没有执政党,代议士只是监察角色,没有责任执行那些政纲,还不如只做些表面东西讨好选民。
香港选举论坛出现“政纲放一边、争拗放最先”的原因,其中一个解释是香港并无执政党轮替的政治现实,于是政党便只剩下监察政府的功能,让候选人轻视辩论政纲的重要性。
制度局限还是不思进取?
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直指这是一个“制度行为”:“因为香港并没有执政党,大家知道自己的角色只是做监察而已,既然代议士并没有责任去执行那些政纲,无法兑现承诺却又可以诿过于政府称‘我哋已经畀咗压力啦,佢唔做咋’,还不如做一些表面的东西来讨好选民。”在选民普遍对候选人左右政府行政决策的期望不高情况下,便只能从候选人的政治立场中选择理念相近的来围炉取暖,候选人则投其所好,但求吸睛。这种“供求”在选举论坛呈现出来,生生不息,久而久之,沦为内容空洞的“泛谈”。
蔡子强批评,候选人因为政纲难以落实而忽视政纲是本末倒置,这种错误认知不仅体现在政纲辩论上,更反过来影响政纲的制订:“(政客)会渐渐发现大家的政纲都是大同小异。当一个政党说‘呢样嘢好好㖞’的时候,其他人便盲目跟风,并没有认真思考是否能够实现这项政纲。”在今次的九龙西补选中,被视为建制派代表的候选人陈凯欣便被揭发宣传单张上的政纲抄袭泛民主派区议员黎广伟的建议书,某程度反映出现时的候选人对自身政纲的轻视。
此外,在香港立法会选举之中,阵营之间普遍有一定的归边选票,当中又数建制派占优势。这样更令香港的选举论坛难以达到对选情产生逆转性的效果。另一方面,当候选人在选举辩论中稍有差池,又会出现游离票此消彼长的情况,论坛可谓一把双刃剑。蔡子强指出,建制派虽然先天占优,但反而视论坛为一个畏途,尽量不出席,“避得就避”:“他们对选票有恃无恐,会觉得‘我系靠铁票嘅,无论我(在论坛)表现成点佢哋都会畀票我’。”
他援引陈凯欣藉落区宣传为由,缺席今届唯一一场英文选举论坛,印证建制派依仗铁票之余,又对自身在选举论坛上的表现没有信心:“你会发觉这并非偶然。除了立法会选举论坛外,港台以往在举办区议会选举论坛时,部分场次都是因为建制派拒绝出席而无法举行。”
蔡子强月初曾评论今次补选各阵营的部署,认为在选举气氛十分淡薄的情况下,建制派为免炒起选举气氛,令选情节外生枝,多半对论坛持冷处理的态度。但候选人在选战中需展现予选民的,不仅是选举策略以及个人政治魅力,更要呈现对社会愿景、政策议题“真理愈辩愈明”的勇气。如果避而不谈,单靠铁票及政治理念,理想的选举文化又从何谈起?
延伸阅读:【九西补选】选举论坛的公平原则 真的能做到公平公正?【九西补选】论坛乱象丛生 选举论坛应该“论”什么?
上文节录于第139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1月26日)《选举论坛劣币化 公民社会进步难期》。
“请给我优质选举论坛”系列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