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专题.经纪人1│本地足球转会也不简单 球会为何不信经纪人?
足球转会是球迷茶余饭后最大话题,但一宗球员交易,绝不是简单因为球员有实力、领队有魅力、球队需要就能成事,替球员斡旋的经纪人,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然而,香港足球的转会市场与外地差异极大;种种原因下,球会亦觉得难以信任经纪人,令经纪人难以生存。
香港足球市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令在国际足球界呼风唤雨的经纪人,在本地球坛却如隐形?
摄影:高仲明
保罗普巴经理人拉奥拿(Mino Raiola)、C朗拿度经纪人佐治文迪斯(Jorge Mendes),他们的名字或许大家略有听闻。两人一句话,已足够成为头条、左右球员决定,球会对他们又爱又恨。他们旗下球星数以十计,年均收入逾千万欧元,举足轻重。
要拿香港足球跟欧洲市场相比是不切实际,但在理想中,经纪人若懂得“推销”本地球员,助他们外闯,又能够帮球队引入高质素外援,对香港足球发展理应是好事。不过,本地球会跟球员仍对经纪人相当抗拒,直言他们“信唔过”。其实,香港亦跟随国际足协的经纪人制度,为何“信唔过”的印象如此强烈?
港足专题.经纪人3│不信本地经纪人因崇洋? 球会喊冤:只是错觉
“经纪人”这角色很常见,例如保险经纪,就是为保险公司作中介人销售服务,从中赚取分红维生;足球经纪的角色也异曲同工,为球员、教练、球会间“牵线”,成人之美同时也从中获取报酬。
卖保险要考牌,做足球经纪也一样——千禧年前国际足协有发牌制度,要做持牌经纪,必需通过笔试及支付巨额按金。那么,以往在香港做足球经纪也要考牌吗?答案是:需要。
足总由2001年开始也按照国际足协标准设立“考牌试”,内容只得20条选择题,关乎FIFA转会规例、人权、当地民事与劳工法例等,只要及格,恭喜你,你就正式成为“足球经纪”了。
发牌变注册 为何制度“退步”了?
发牌制在保险、医生、律师等职业行之有效,它能确保“持牌人”的专业水平,“持牌人”犯错亦有后果,以香港保险经纪来说,他们要遵守《保险业条例》,否则就有机会被保险业监管局停牌、甚至罚款及坐监。
可是问题来了,“足球经纪”在香港没有同等的专业机构跟法例,要惩处就只能靠国际足协或足总,但就算是钉牌或罚款,在香港都没有法律效力,阻吓性有限。
曾经,这情况在世界各地十分普遍,国际足协曾发现,大多数转会都由无牌经纪牵线,令发牌制“自废武功”。结果FIFA在2009年转用注册制,监管范围由经纪人(Agent)变成中介人(Intermediates),定义更广阔。无论是个人或公司,只要代表球员或球会倾好合约或转会,就会成为需注册、受监管的“中介人”。
经纪为何没有监管?图说香港足总现行经纪人注册制度:
从以上资料可见,在香港,足球经纪人入行没有“门槛”,有人说此举是为他们“松绑”,反令他们为所欲为。
足总总干事袁文川承认,FIFA设立这制度变成一种“退步”,全因做经纪没有“QC”(Quality Check 质素保证)。不过,他相信改革是无可奈何,“FIFA觉得倒不如增加经纪人工作的透明度,让大家监察。”
其实注册制也不一定无“QC”,英格兰足总、德国及中国足协等,都自行另设门槛,只是香港足总没有仿傚。现时中介人在香港足总注册,只需一个简单步骤:提供身份证号码或公司资料。
为何有身份证就可以做经纪人?袁文川这样解释:“香港对中介人的需求较低,所以足总只跟从FIFA最低要求。”
FIFA容许地方属会为制度提高门槛,即看其他国家如何监管中介人注册:
足总注册中介人寥寥可数 或涉球会瞒报?
FIFA的新制度在全世界通行,本身并无漏洞,袁文川强调,问题是“球会或球员不重视规例”。他透露曾经有球会在转会文件上声称有经纪参与,但之后申报时“弹弓手”,由于“口供唔夹”,事件被FIFA发现,足总追问球会,答案却耐人寻味:“不小心漏报”。
袁文川说,自己也难以理解球会的取态,“有些球会甚至不理会足总,就算他们申报中介人,却声称无付费。可能是球会不希望揭露任何转会、经纪费用等敏感资料吧。”
申报转会是球会及球员的责任,把中介人的资料“留底”,理论上可为他们提供多一道屏障;若转会出现纠纷,双方亦不用亲自参与谈判,可由中介人代劳。
可是,数字无法反映出这一点。以2017/18年球季为例,至少有廿名外援转到香港落班,然而官方纪录中,只得3名注册中介人。之后一季,更竟然全年都没有中介人注册,难免令人想到是否出现漏报或瞒报?
近三季港超只有4名中介人注册,他们又是甚么来头?:
印尼经纪人Budi Liminto跟不少港超外援扯上关系:
球会经纪异口同声:无诱因申报
记者为此访问球圈中人,才发现许多球会根本不清楚现行条例。有人以“怕麻烦”作借口;也有人扬言不会主动申报:“我们不需要制度的保障,因为签约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我们也会自行将对方(经纪人)‘起底’,例如翻查他们过往负责的转会纪录、了解他们是否曾在亚洲做生意等等,确保不是骗案。”
事实是,球会也难以逼经纪注册,这名球会代表反问记者:“难道经纪不注册,转会就要告吹?外国经纪每年负责几百宗转会,香港只占极少数,足总又无力监管,大家都无诱因(注册)。”
至于经纪的角色也十分被动,有本地经纪人说,一旦注册就等同“身份曝光”,“风险”或会随之而来,“有些经纪人专攻中国市场,注册的话,球会就知道某些球员有计划北上,随时在合约中加解约金等条款,对经纪促成转会添加困难,我们当然不希望发生这个情况。”
港超近年最重磅转会:前世界杯金球奖得主科兰加盟杰志,重温这位射手的一举一动:
足总难规管球会守法:如大海捞针
港超联一直追求专业,跟足程序本来理所当然。球会能够“卸膊”予足总,固然有错,但足总其实也可以加紧监管,杀一儆百吧?
不过足总就算调查,也只能依靠球会、球员或中介人供词,袁文川说:“我们没办法证明任何人说谎。唯一可能就是有人‘督灰’,但他们有合作关系,谁会这样做?”他的结论是,监管如大海捞针,“难道要求足总像神仙一样,知道不可能知道的事?”
讽刺的是,就算查出有人违规,如何惩罚也是个问题。
按现行规例处理的话,漏报的球员有机会被禁赛,球会或会被禁注册新球员。袁文川称:“这又是否大家最想见到的情况呢?相信答案很明显。”这位在足总任职多年的暂代行政总裁,觉得为这个制度而投放金钱是“不值得”,宁愿将资源投入至青训、教练培训等工作。
或者,要留待下次国际足协修例,本地经纪人制度才能进一步收紧。FIFA最近有意重新采用发牌制,现正收集各方意见,一切有机会在2022年再起变化。
不过就算加强监管,似乎仍很难令球会对本地经纪人恢复信心。香港要出产“金牌经纪人”,就要先向大众掀开他们的神秘面纱。下一集,我们找来一位本地经纪人细说其日常工作,盼大众能了解这行业的工作,挽回一丝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