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专题.球员权益1|港超签约讲个信字 本地球员欠缺自保意识

撰文: 袁志浩
出版:更新:

累积投放上亿元班费的富力R&F在今季港超展开前突然退赛,事件引发球员入禀劳资审裁处,追讨原合约期内的薪金。
富力散班原因众说纷纭,然而类似事件在球圈屡见不鲜,与其将责任归咎任何一方,倒不如正视问题——本地球圈如何保障球员权益?
当中最重要的部份无疑是球员合约, 球员对此又有足够的理解吗?在批评保障不足之前,球员也要先尽好自己的责任。
摄影:黄宝莹、黄舒慧

富力散班之后,10多名球员拒绝球会提出的赔偿方案,他们为解决合约争拗,曾向足总求助,又要求约见球会代表,却不得要领。结果只能寻求律师意见,向球会发律师信,并入禀劳资审裁处,过程费时又花钱。有份追讨赔偿的前富力球员说:“最困扰是即使有球会愿意签你,也不清楚可否签新约。”

富力球员到足总求助 合约问题未解决 转会或露曙光

富力的举动是否等同解约?球员享有怎样的权利?这班前富力兵一概不知,从此可见,球员对合约条款甚至保障认识有限。其实,足总规定港超球会必须跟球员签下一份“标准球员合约”(表格"G"),有趣的是,部份富力球员却称从没见过有关文件,仅指曾跟球会签过私下合同;球员直至向足总查阅标准合约的副本,才一知究竟。

【港足专题.球员权益2】拆解球员合约 对欠薪散班保障足够吗?

港足专题.球员权益3|外援申诉获胜却追不回欠薪 揭示机制漏洞

港足专题.球员权益4│球员工会的优与劣 成立必先克服两大难关

富力球员早前就合约及赔偿问题到足总求助,部份人当时向足总领取球员合约副本。(资料图片/袁志浩摄)

↓富力R&F空降港超四年,回顾这支富豪球会如何由财大气粗走到黯然退赛↓

+25

签约轻率变“传统” 纵遇问题未敢发声

一般“打工仔”在签署雇佣合约前,对其权益都有基本认知,例如通知期、代通知金及其他限制性条款等。为何本地球员在这方面却缺乏意识呢?该名前富力球员指出,规模较细的本地球会,签约过程十分简单——球会联络球员、告知效力年期及薪金,双方同意后就签名,“合约上有很多条文,但正常不会逐一讲解或列印出来,只集中在双方资料、日期及银码。有时球员有意见,对方反会说:‘份份都一样,唔会呃你啦!’”

其实华人球员在香港球圈一向弱势,相对操控“生死大权”的球会老板,话语权相当渺小。“香港市场细,球员都不敢得失老板,若球会嫌你麻烦,少签一个球员没有太大影响;相反球员选择不多,除非转行,否则如何‘讲价’?”

有球员指出部份细球会的签约过程相对简单,球员普遍对内容认识不多。图为已退出港超的富力去年跟谢伟俊签约,桌上的正是足总标准球员合约。(富力R&F Facebook图片)

他认为大球会的处理手法会比较理想、跟足程序,但有部份球会却由教练直接与球员洽谈合约,无法完全避免利益冲突,“教练的决定影响球员出场时间,这也牵连出场费及奖金等,难免会招人话柄。”

从球员角度,当其他人都乖乖签约,要求多多的话或会“做衰仔”。“大嘅都唔做,唔通细嘅做?慢慢就约定俗成。”故此华人球员甚少仔细翻看合约内容,何况部份合约以英文为主,对许多教育程度不高的球员也不利。

和富大埔上季由宏大环球赞助,其内地资金背景早已令人生疑,最终也陷入欠薪风波。不过有球员认为审视赞助商的责任应落在球会身上。(资料图片/和富大埔提供)

一年间从问鼎联赛到身陷欠薪丑闻,重温和富大埔首夺港超冠军的场面:

+1

过份信任球会 终损个人利益

同样已经退出港超的地区球队和富大埔,上季疫情期间闹出欠薪风波,劳资双方虽在劳工处介入下达成共识,惟方案只能助球员取得部份薪酬。有前大埔兵慨叹,当今球圈只“讲个信字”,“始终球员对球会没太大警戒心,觉得有份合约副本旁身就足够,但偏偏球圈不乏‘有心人’。”

大埔欠薪劳资达成协议 球会续向赞助商追数:讨回公道

大埔与赞助商各执一词 互发声明指控 或采取法律行动

他透露即使最初拖粮一星期,甚至一个月,球会态度爱理不理,球员普遍都没积极争取、或考虑对外发声,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踢,原因同出一辙。“消息传出来的话只会有负面影响,能不能帮到件事?若球会找到是谁‘督灰’,那人或会被开除,香港就是这样‘得意’。”

今次风波源于大埔跟赞助商的纠纷,却使球员蒙受损失。这位前大埔兵高呼无奈,却认为球员的责任应只包括踢波:“球员负责踢好波,若还要考虑其他后果,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况且球会稳不稳阵、有没有兴趣搞下去,很难预计。这倒应该是球会的职责,而非他们‘抛个波畀’赞助商就算,任何人都要做好自己的岗位。”

本地球圈不乏巴西裔或西班牙裔球员,球员间互通资讯,加上有经纪人协助,在争取权益上比本地华将更为积极。(资料图片/袁志浩摄)

外援更重视权益 是文化差异?

“对球会有感情”、“以和为贵”、“怕有芥蒂”等等,都是大多华人球员遇上欠薪仍吞声忍气的原因。不过,若主角换上外籍球员,他们却往往勇于争取应有权益。前富力球员透露,以在港落班的巴西裔球员为例,他们自有群组交流资讯,即使遇上各种合约问题,也能互相帮助、分享经验。“外籍球员离乡别井打工,出问题的话非但影响生计,甚至摧毁往后生涯,自然会更加重视权益及待遇。反观香港球员比较短视,有波踢就可以了。”

前大埔华将则认为,这或存在文化差异,外籍球员取态更直接、大胆;而他们大多透过经纪介绍来港,中间人处理有关合约等法律及行政问题时相对熟悉,自然有助他们争取更多,“至少有人提醒你签约时要留意甚么,或者出事时要怎样跟进,已经比华人好得多。大概他们没后顾之忧吧,最坏情况也是离港而已,但我们没法子这样做。”

是文化差异,或是本地球员有后顾之忧?为甚么外国长大的球员倾向争取权益呢?(资料图片/袁志浩摄)

足总:球员有责任做好第一道防卫

有球员怪责足总身为监管机构,应主动向球员讲解合约细节、权益等。然而足总总干事袁文川回应时指出,近年都有为港超球员举办季前讲座,其中一个题目正跟合约有关,“提醒球员要注意合约内容、保存副本,有疑问的话要怎样做......可是,球员听到多少,我便不敢保证。”

他表示,签约属“你情我愿”,球员即使事后发现有问题,并不代表合约无效;球员作为签署者,更应负上责任,做好第一道“防卫”,否则外人(第三方)难以帮忙,“合约一式三份,球员往往有事才发现问题,却连合约副本都没有或丢失了,要向足总索取,似乎重视程度不高。”

足总固然可以做得更好,但袁文川的最后一句却是击中问题核心,“感觉是球员自己不敢争取应有权益,希望足总出来帮手罢了。”没错,推卸责任的未必是官方机构,或正是球员本身,即使议价力低,至少也要认清合约上的条款对自己的利与弊。

足总总干事袁文川坦言,球员身为合约签署人,必须负起应有责任。(黄宝莹摄)

球员先要认清自己的权利,才能享有保障。不过如要求他们每次找中间人或律师研究合约,成本甚高;有见及此,足总在2017年草拟出长达24页的标准球员合约,要求球员在注册前必须跟球会签署。

究竟这份标准合约包含甚么?跟一般雇佣合约又有何分别?下一集,我们会详细讲解,让球员跟大众能够认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