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战五周年.李燚堃】原来港足有得做 做到喊也撑自己人
五年前的港中大战掀起了一股风靡全港的足球热潮,香港球圈表面上看似未曾因此而获益,但其实种子早已埋下在众人心里,默默发芽。
李燚堃(Jo),前香港足球总会市场推广经理,当年为应对“海报事件”跟各种宣传工作,曾经字面意义上的“做到喊”。
他认为港中大战扭转了本地球圈生态,球迷开始深入认识港队、不论输赢都支持,球员也获得应有的尊重。
摄影:李泽彤
(《港中大战五周年》系列由记者访问后,以受访者第一身角度撰文)
如果没有2015年11月17日那场“港中大战”,香港人或者只是香港队的胜利球迷。
【港中大战五周年.陈俊乐】上阵一分钟也是经历 筑起成长的阶梯
【港中大战五周年.Henry】曾看不起本地波 却变成最狂热那个
【港中大战五周年.张健峰】一席话感悟未来 愿港足不再虽败犹荣
2012年4月入职足总,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宣传两场港队主场比赛。坦白说,当时本地足球就只有“足球”本身,比赛要“好睇”才多人入场,但对越南、新加坡都是友谊赛,对手又不算强,根本无从入手。
Facebook、网站上,一句又一句“希望更多球迷入场”、“记得一齐入场为港队打气”、“球迷嘅支持对港队好重要”……没有灵魂也感动不了人,讲得多,自己都闷。
这段期间还办过东亚足球锦标赛外围赛,亚洲杯外围赛,这些赛事算是比较能够“吸客”,但入场人数飘忽,距离全场爆满还差得远,偶然也会想,要怎样才能留住球迷的心呢?
2015年世界杯外围赛,足足4场主场比赛。那时我在想,今次是个好机会,是否还可多做点甚么?
当时Digital Marketing兴起,一句口号或一个标签,足以令任何话题变成热话。没错,香港队应该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标签,试过用“#心跳加速”,但反应不算理想,也许是打不进别人心里吧。
想起2014年足总百周年纪念赛、阿根廷国家队在大球场斗港队。两万多名现场球迷,有多少个是穿上红色衫为港队打气?大多都是穿上白色或蓝色(阿根廷主色)衫,又准备了灯牌甚至手写标语,都只为吸引美斯目光。港队球员都做了陪衬,但明明我们才是主角啊。
记得在传媒工作室时有外国记者问我:“为何支持阿根廷的人比香港更多?”
我哑了。
真的不应如此吧,若香港人也不撑香港队,谁会撑?世界杯外围赛的“#撑自己人”就是这样诞生的。
重温5年前那一个全港团结一致的晚上,细味港中大战带来的激动:(按图放大)
说到港中大战,当然少不了“海报事件”。
6月8日下午,距离港队第一场主场比赛(对不丹)只剩3日,我在公司忙着跟同事开会、处理文件,手机突然疯了地震完又震,只见萤幕上出现一张相片——红底配上浅黄色简体字,心里也有了底。再看清楚:“不要轻视任何对手,这支球队的人,有黑皮肤、黄皮肤、白皮肤,这么有层次的球队,得防着点。”
吓,这真的是官方发布的吗?会不会是网民改图、或二次创作罢了?
同事立即上网查证,总算核实了真伪。其实抽签结果出炉时,早料到会有争议,但当时认为这也没有坏处吧,始终有话题才有人留意,谁料却发生这种事。那一刻真的十分十分紧张,一来不知要如何应对,难免牵涉政治、也没有人能预计反应,另一方面又要“度桥”,怎样回应才好?
做这一行,深知网上热话很讲时机,没有时间想太多,翌日找同事换了张图,改了几句字,就完成了二次创作。“唔好比(畀)人睇死”,也是我的心声。
“反击”海报出街,我们在电脑前等,看着足总专页的Like数不断上升,1,000、5,000再到15,000!很久没这么好反应了!网民留言也一致赞好,“足总终于做次好戏”、“足总靓抽”、“主场入场撑港队!”、“因为呢个post,所以like左(咗)呢个page”,有点意外,也有点感动。
以往跟别人说自己做足总marketing,得到的反应是:“吓有人做㗎咩”、“好似好流咁”,但自此有人会说:“喂做得几好㖞,我都有留意”,“原来你有份㗎” ,努力终于有人看见了!
虽然海报事件是炒热了气氛,但港中大战背后,还有许多人默默付出,只是大家看不见。
还记得我说要留住球迷的心吗?那时我与同事终于想出一个方法——让球迷拥有“香港队”。原来,闲时穿着港队纪念Tee、拿出一只有港队Logo的杯,虽是小事,却会令大家对港队多了份认同,多了股归属感。
短短两至三个月内,我们推出不同类型的精品,为此四出寻找本地插画家设计、又联络其他项目的运动员Crossover,打电话打到手软,每件衫,每个锁匙扣都是心血。
有些事情也不易拿捏。当时全香港都关注港队,是支持、也有压力,教练当然想球员专注训练、球员也会疲倦,但我们也很想大众有更多机会接触球员、了解球员的内心,还是要求球员出席活动、接受传媒访问。有时也不免要看教练脸色,同时又要平衡球迷和传媒的需求,如何拿捏,只能说是门艺术。
那时还与西装品牌合作举行签名会,活动之前,当时的行政总裁(薛基辅)曾劝我:“如果爆晒厂(太累)就唔好做喇”,但,我真的想到很多点子,为了香港队,硬着头皮,尽做吧!
其实连我在内,足总市场推广部只得3人,最后当然“自食其果”,哈哈!
最繁忙的一天听了百多个电话,回复了无数跟工作有关的讯息,基本上连睡觉也在想公事:普通如售票,应该网上或现场卖?如何照顾不懂使用电脑的一群?抑或要有香港身份证才可认购?真的想到天光也未想完,又要起身上班。
面对林林总总的难题,站在漩涡中心,终于崩溃了,还不止一次。我不清楚为甚么会哭,但眼泪就是自己流下来。
记得11月16日,比赛前一天的官方记者会,我从没看过旺角场那个狭小的传媒工作室可以塞满人,大概没有50都有40人吧。前排来自香港、中国的记者坐得密密麻麻,后排的摄影机仿佛筑成一道黑色的墙,我们甚至在房外摆了部电视,让未能入内的记者睇直播,可想而知,场面有多疯狂,港队终于、终于得到全香港人的关注了!
试想想,2009年东亚运若不是港队杀入决赛,会否有这么多球迷入场?那时又有没有像现在一样,差不多全部人穿起红衫、一起拍手叫口号打气?相信大家都是“欣赏”球赛而已。
以前还有球员说过,爱踢作客多过主场,因为作客就算有人柴台。也听不懂;主场被自己人柴台,很不是味儿。
可是港中大战那段时间,林嘉纬告诉我,他平日到餐厅吃饭,也会有人拍掌。这一句说话,已经令我很满足。
加入足总的初心,就是为球员赢取应有的尊重,我做到了!
呼。
本来只想跟大家说说故事,想不到还是不争气地哭了,可能太投入吧。
5年后的今天,仍有人说港中大战是昙花一现,但我认为,高峰过后回落是必然,可以做的是令跌势放缓、或者让另一个高位早些出现。
透过当年各种宣传、报道、故事,令港人认识港队、本地波、球员甚至他们的内心世界。现在球迷开始会自发入场睇港队,无论输赢都照撑,而不只是输打赢要,做胜利球迷。大家会发现原来香港足球是有话题、有价值、“有得做”、有产业,感觉就像我跟香港足球一起以几何级数成长。
原来香港足球的梦,只要有勇气,还是可以追的。我深信,这场“港中大战”,改变了香港人对“香港队”的态度。
即睇港超联联赛首两周赛程:(按图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