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三美科学家证重力波获奖 曾任星际启示录顾问

撰文: 陈奕谦
出版:更新:

诺贝尔公布物理学奖得主,由证实重力波的三名物理学家巴里什(Barry Barish)、魏斯(Rainer Weiss)及索恩(Kip Thorne)获得。

爱因斯坦在一世纪前提出广义相对论,当中的重力波理论──当高质量的天体转动会形成向外扩散的波浪──却迟迟未得到确认。由于微弱到难以侦测,甚至连爱因斯坦也一度想撤回这个理论。

直到去年,美国的“镭射干涉仪重力波观测站”(简称LIGO)公布,物理学家魏斯、索恩等领导的团队利用华盛顿州及路易斯安那州的探测器,侦测到极微小的重力波活动。

诺贝尔奖得主如何侦测重力波?

证实的方法不难理解,还记得中学读过的干涉效应(Interference)就够用。科学家在一个“L”形状的实验室发射一道激光,以分光镜一分为二,一道直走,一道向左走。在4公里尽头会遇镜反射回头,正常来说回来相遇之时,两道光会因为干涉效应互相抵消。但如果有重力波经过实验室,时空就会扭曲,两条隧道就会改变长度,光波没有完全抵消,最后就会仍然有光。

由LIGO发放的两个黑洞相撞模拟图。(LIGO)
星体碰撞产生重力波。(NASA/CXC/GSFC/T.Strohmayer)

去年LIGO侦测到的重力波,确定是由两个黑洞相撞的产生,几个月后传到地球。当时物理学家霍金已经形容它可颠覆天文学界,学界普遍相信足以夺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结果亦都如其所愿,只是不在去年,而在今年获颁。麻州理工的魏斯角色吃重,可获一半奖金;余下一半由索恩和巴里什平分。

索恩多年以来经常向公众讲解黑洞、重力波、相对论、时间旅行以及虫洞等主题,更加是2014年电影《星际启示录》的执行制片人,作为物理学上的顾问。他认为人类在几个世纪内亦未必有能力探索黑洞,但相信最终可抵达附近观察,“非常非常不可能”进入黑洞且仍然生存。

重力波其实是什么?

爱因斯坦在100年前提出的广义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并非独立存在,所处空间的星体运动也会影响时间的流逝快慢,并提出两者合一“时空”(spacetime)的概念。由质量(mass)造成的时空扭曲,便是重力(gravity)。

把时空比喻成一张弹床,若你在上面把一粒波子滚到对面,波子可在弹床直线滚动,弹床会维持波平如镜,但换上把一个保龄球,弹床中央自然会下坠,弹床表面向中央屈曲。当再次在弹床上滚动波子时,波子便会随弹床弧度滚动。若你放轻力把波子滚慢一点,波子便可能受保龄球的“引力”(gravitational pull)拉扯,从而向中央的保龄球旋转过去。

当这些有质量的物体移动时,便会在时空翻起一些“涟漪”在宇宙间散播,即是科学家们首次侦察到的重力波(gravitational waves)。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两组设置于美国华盛顿州及路易斯安那州的精密仪器,于2015年9月14日侦察到的重力波,是由13亿年前由个两个黑洞碰撞产生。其中一个黑洞的质量比太阳大36倍,另一个则是29倍,两者均属较巨型的黑洞。

10月3日,诺贝尔公布物理学奖由三名美国科学家夺得。(路透社)

去年,英国物理学家索利斯(David Thouless)、霍尔丹(Duncan Haldane)及科斯特利茨(Michael Kosterlitz)凭应用数学上的拓朴原理来研究物质相变获得诺贝尔奖。

今年度其他诺贝尔奖公布日期:

10月4日 化学奖10月6日 和平奖10月9日 经济学奖10月(待定) 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