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各区体感温度直迫40℃ 两大类中暑要知 凉住冷气都中暑?
热浪持续袭港,今日(28日)全港多区的气温冲破30℃,部份地区的体感气温更突破40℃。不过,到底体感温度是如何测量?中暑原来亦有分两大类?
坪洲录得42.9℃体感温度
截至今日上午11时,天文台在全港各区均录得30℃或以上的高温,大美督的气温更高达34℃。天文台亦指出,本港今日天气酷热,下午局部地区有一两阵骤雨,全港各区平均最高气温可达33℃
而在体感温度方面,香港民间气象组织“香港地下天文台”在全港多区亦录得接近40℃的纪录,当中坪洲及西贡分别录得42.9℃及42.7℃的体感温度。
▼同场加映,热抽筋、热衰竭、中暑症状知多啲!(按图了解👇👇👇)
相关文章:中暑|拆解热抽筋、热衰竭、中暑症状 出现这个情况应暂缓降温
两大体感温度指标
所谓体感温度(Apparent Temperature)是指将人体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转换成同等之温度。体感温度会受到气温、风速与相对湿度的综合影响。
据“香港地下天文台”曾解释指,体感温度主要可分为“酷热指数”(Heat Index)及“风寒指数”(Wind Chill)两个相对普及的指标。
酷热指数
在夏天湿度高的日子,由于皮肤上的水份难蒸发,因此身体会感觉较闷热。随着气温不断上升,但户外活动时又无法透过休息、喝水等方式降温,就有机会出现体温过高、热衰竭,甚至中暑的现象。
对此,美国国家气象局便根据气温及相对湿度制定“酷热指数”,当“酷热指数”超过40℃时,就有机会出现热衰竭,当指数超过55℃时,随时会出现中暑。
风寒指数
人体外本身有一层暖空气保护,但刮大风时风会吹走这层暖空气,令身体感觉寒冷。由于美加地区经常在冬季时刮起大风,因此当局利用气温及风速制定“风寒指数”,表示在特定的气温及风速下人体所感受到的气温。
当风寒指数偏低时,市民应避免外出,以免冻伤皮肤或出现体温过低,造成危险。
▼同场加映,运动饮品、能量饮品大不同!(按图👇👇👇)
相关文章:饮水|能量饮品、运动饮品大不同!专家推运动前后补水时间系呢啲
逗留冷气房亦会中暑?
而在中医角度而言,据注册中医师何捷豪早前受访指,中医一般会把中暑分成“阳暑”及“阴暑”两种,“动而得之者为阳暑,静而得之者为阴暑”。长时间在高温下进行户外活动而中暑,称为阳暑。而阳暑最简单的预防措施就是避免在高温日子进行行山、跑步等户外体力活动。何医师亦建议这些日子可稍作午睡,有利元气恢复,因为暑热天气下体力特别容易消耗。
然而,不少人都想趁好天气到郊外游玩。这个情况下,何捷豪医师便提醒要尽量避免直接曝露于阳光下,要用雨伞和帽等防晒装备,并应尽量减低活动强度,每隔一至两个小时便在阴凉处小休15分钟,避免体力透支。“补充水份时,应选择清水或电解质饮料,避免茶或咖啡等利尿饮品。而老人家及体弱人士避开日照充足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才进行户外体力锻炼。”
而阴暑则与阳暑相反,主要是因过度避热贪凉而得。“长时间逗留在冷气房、过度吃生冷者,最易得阴暑。”要预防阴暑,除了要避免过度生冷的食物外,补充水分亦以室温水为佳。此外,从高温的户外进入充满冷气的室内时,应尽快抹干汗水,并穿上外套,以免著凉,“身体与体表温差太大的话,不利于散热。”
▼同场加映,7个最佳的饮水时机(按图了解👇👇👇)
相关文章:饮水须慎选多饮未必健康? 饮错四种水可致死 饮水时机知多啲
夏天宜多吃瓜菜 忌过量肉类
要在夏天增强体魄,避免病倒,何医师建议最直接可从饮食著手。夏天饮食原则应以清淡为主、多瓜果蔬菜,尤其是丝瓜、节瓜和冬瓜等瓜类食物,有利于消暑及补充水分。
肉类方面,何医师直指:“夏天吃太多肉类,不符合中医的养生原理。”他解释,夏天暑气盛而“暑气必夹湿”,湿气则伤肠胃,所以夏天容易出现食欲不振、食少腹胀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下,再多吃肉类等难以消化的食物,肠胃负担只会更重。
当然,想在夏天养生亦不必完全戒吃肉。何医师指,肉类当中可选猪肉和鸭肉,两者性凉,适合暑热季节食用;相反鸡肉、羊肉及牛肉,三者性味皆为甘温,在夏天食用温热属性的肉类容易助热,不利肠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