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勿穿新鞋郊游 避免水泡变溃疡 6大护足习惯袜要穿浅色

撰文: 联合新闻网
出版:更新:

● 台湾每年近3万名糖友发生糖尿病足
● 糖尿病足严重恶化,可能截肢或败血症
● 住院治疗5年存活率57%、大截肢手术39%

天气回暖,走春季节来临,医生提醒,糖尿病友切勿穿着全新鞋子去踏青,当心脚后跟的水泡演变为较深的溃疡,产生“糖尿病足”,严重恶化可能面临截肢或败血症。要远离糖尿病足威胁,除了稳控血糖外,更应养成6个护足好习惯。

糖尿病患者尤要留意足脚健康,因为一个小小的伤口随时也可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按图了解)

+4

小伤变严重溃疡 非死即伤

台湾糖尿病学会秘书长、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生杨宜瑱表示,所谓“糖尿病足”就是糖尿病患者脚上的小伤因疏于照顾,不慎演变为感染性的溃疡,通常要住院治疗,感染严重恐需截肢,有些人则死于感染性败血症,是糖尿病足患者死因的第一名。

糖尿病足并不少见,如果溃疡严重,结果非死即伤。杨宜瑱指出,台湾每年有近3万名糖尿病患发生糖尿病足,若需住院治疗,5年存活率仅57%;十分之一患者得接受大、小截肢手术,做大截肢手术的患者5年存活率只有39%。

引发糖尿病足 常见5原因

1.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血糖控制不佳或罹患糖尿病已久的人发生风险较高。主要症状是感觉变差,例如对痛觉和温度比较迟钝,通常脚最先开始。

2.周边血管疾病

患周边血管疾病的人因末梢循环变差,足部位于身体最远端,如果有伤口,又无法从血循获得充足的抗发炎因子、促伤口愈合因子,导致伤口愈合较慢,比较容易感染或坏死。

3.足部变形或受力改变

足部变形通常不是糖尿病引起,可能因拇指外翻等原因引起,或是因为穿新鞋、身体重心偏一边,都会让某些部位压力过大、容易受伤。

4.皮肤保护丧失

人在老化过程中,皮肤会逐渐变薄。当人站立活动时,体重都要由足部来承受,足部面积不大,压力很集中,要是皮肤保护层变薄,也会提高受伤机率。

5.跌倒或碰撞因素

其他疾病导致糖尿病患的视力不佳、走路不稳,都会增加脚受伤的风险。

稳控血糖 预防糖尿病足

杨宜瑱表示,血糖长期控制不良的糖友,发生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风险都比较高,也更容易得到糖尿病足,因此稳定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基本功。

糖尿病足一开始可能只是个小水泡、甚至是蚊虫叮咬的超小伤口,因为疏于注意,逐渐扩大、变深,形成感染性溃疡。患者必须住院接受跨科团队的照护,包括新陈代谢科、心血管相关科别、内科、感染科、骨科、整形外科、复健科等,让病人远离败血症威胁、避免截肢,平安出院。

杨宜瑱说,有些病人血糖控制的很好,轻忽足部伤口,就易感染罹患糖尿病足,曾经发生过糖尿病足的人复发风险也高,所以必须稳控血糖,更要谨记6个护足好习惯,有助及早发现足部伤口,减少足部受伤机率。

糖友必学6大护足好习惯

1. 每天洗完澡彻底检查整个足部。若发现有伤,就医进行伤口评估,学习做好伤口护理,不让小伤变溃疡。

2. 尽量不要赤脚走路。

3. 拿到新鞋先短时间试穿几天,勿一开始就长时间穿。

4. 买鞋一定要试穿,实际走走,确保没有太紧或勒到的地方。

5. 避免穿会让足部裸露在外的凉鞋或夹脚拖。

6. 穿浅色袜子保护足部。浅色袜子也有助发现足伤口流血或渗出液,因为袜子容易被染色。

【延伸阅读,更多银发保健养生建议】

慢性伤口|伤口超过6周还没愈合?医揭4大成因糖尿病患者易中招

+3

糖尿病|多吃喝多尿体重下降就是患上糖尿病?医生析2大成因导致

+6

延伸阅读:

健康主题馆/糖尿病控不好 易罹牙周病

慢病好日子/糖友健检红字心慌 是药物出问题?

【本文获“联合新闻网”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