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血压、血糖少许超标没大碍?风险是“相乘”非“相加”
59岁吴先生不久前突然剧烈胸痛送医,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紧急置放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后,才顺利逃过死劫。近10年来,吴先生定期接受员工健检,结果都是“血压、血糖、血脂都比标准高一点”,但还没到吃药治疗程度而让他松懈,历经心肌梗塞后,才体认到积极管理三高红字的重要性。
异常值累积 是相乘而非相加
民众健康意识擡头,认知定期健检重要性,许多人对“红字”习以为常,除非部分数值异常才会警觉。荣新诊所副院长康宏铭表示,三高数值些微超标也要注意,肥胖、血脂异常、初期高血压、糖尿病前期等应综合评估,视为慢性病看待,“异常值累积是相乘,而非相加”。
康宏铭指出,血脂、血压、血糖数值异常,被统称为“代谢症候群”。研究显示,罹患代谢症候群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发生原因与生活习惯、饮食有密切的关联,为了不再等到疾病发生才治疗,健保署去年开办代谢症候群防治计划,提前从源头做健康管理。
相关文章:心脏|血管粥状硬化不只因肥胖而起 4大原因致病 年纪大为其一
慢性病风险评估 助提前预防
健保署并设置“慢性疾病风险评估平台”网站,输入自身健检数据及生活型态资料,可估算未来10年内并发冠心病、高血压、脑中风、糖尿病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指数,卫教团队会依此数据提供适当的生活型态建议,提前预防慢性病。
以吴先生的健检数据推算,未来10年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达37%,属于高风险族群,包括罹患高血压风险77%、糖尿病44%、脑中风28%。康宏铭解读,单看健检的个别数据较不清楚未来罹病风险,但透过平台整体评估,吴先生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远高于想像。
康宏铭表示,除了利用一般健检提供的风险因子,预测将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另外也有许多检查项目,包括动脉硬化指数(脉波传导速度)、颈动脉超音波、冠状动脉电脑断层检查、脑血管磁振造影等,可直接了解血管健康状态,更积极预防心血管、慢性疾病。
3高指数异常 饮食、运动控制
康宏铭提醒,民众健检发现三高指数异常,但尚未达须服用药物程度时,可透过饮食、运动、避免烟酒、体重控制等方式,配合个管计划积极控制,维持甚至降低数值,减少用药的可能。
国健署提供3技巧协助民众预防三高及控制慢性疾病发生:
1. 自我血压量测:落实居家自我血压量测,以“722”原则:“7”连续七天量测、“2”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两遍。
2. 天天量腰围及体重:成年男性腰围保持在90厘米以下,女性80厘米以下,体重依循BMI(kg/m2)数值,应维持在18.5至24间。
3. 均衡饮食及规律运动:少油、少盐、少糖及高纤饮食,每天30分钟、每周达150分钟的身体活动,以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延伸阅读,更多银发保健养生建议】
防三高饮食|南瓜番薯半碗可代1/4碗饭 男士3餐这样吃防三高过胖
心脏病|盘点心肌梗塞9大前兆 3方法预防低盐饮食、控制体重👇👇👇
延伸阅读:
【本文获“联合新闻网”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