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童自杀】初中要谂升学就业压力大 专家: 留意子女行为变化
近期接二连三发生多宗学童自杀个案,而大部分都发生在初中生身上,究竟是什么样的困境,逼使他们有自杀的念头?有心理学家指现今的趋势是要孩子提早计划未来,选科、升学、就业等抉择更推前至初中,他们这个年纪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因此对计划将来会感到迷茫及不知所措。加上有些学生自我要求甚高,当未达标时就会造成压力。要避免发生悲剧,家长及学校要从多方面入手,除了要留意学生的行为及情绪外,家长更要多跟孩子沟通及接触他们身边的朋友,从而了解他们。
自我要求高造成压力
在现今的社会风气之下,学业成绩就等于一切,令学生的压力大增。香港心理学会注册临床心理学家赵思雅留意到,即使父母和老师没有过分鞭策,部分学生也会对自己的要求甚高,无形中给予自己压力。“很多父母以为自己对子女的要求不多,他们便不会有太大压力,但其实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及期望是从小形成的,有些因性格使然,有些可能受家庭环境或学校风气影响。 部分初中生即使已成功考入理想的中学,家长和老师不再催谷,但学生已经对自己建立了极高的标准和期望,当学业上稍有落后,认为达不到自己的期望,便会感到自责和忧虑,自然造成压力。”
生涯规划欠自我认识
根据教育局的指引,生涯规划教育包括自我认识及发展、职业探索和生涯规划与管理三部分。大部分学校都较重视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学生的生涯规划便只限于修读什么科目、如何选择大学、选择什么职业等,忽略了生涯规划教育中最基本和重要的第一步-自我认识及发展。而早前香港生涯规划协会亦公布“生涯规划教育问卷调查”结果,协会以网上及纸本问卷形式,访问约一千名中二至中六学生,结果显示,近八成人只有一般或不充足的信心将来达成自己的梦想
“最理想的大学主修科及职业方向是跟学生的兴趣和强项相乎,所以进行职业探索之前,自我认识是不可或缺的。”赵思雅建议学校提供更多不同类型的活动,让学生探索非学术方面的兴趣,又或者鼓励学术成绩稍逊的学生多参与非学术性的活动。她谓:“特别是对于成绩稍逊的学生,与其担心他们将来的生计而迫他们赶上成绩,不如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长处。除了学生要认识自己,家长也要了解子女的强项、兴趣,多鼓励子女循着该方向继续发展,而非只顾强逼他们专注于自己不擅长的学术方面,令子女更抗拒上学,同时他们可能因自卑感和学习压力而造成情绪问题。”
留意抑郁焦虑的先兆
赵思雅建议家长要多留意子女的行为及情绪变化,行为上变得退缩、过份沉迷于某种玩意、整天睡觉等,都有机会是学生逃避压力的行为。她提醒:“家长要留意,子女未必会直接说出“我唔开心”、“我想死”等说话,可能只会是一些负面的说话,例如:“我读嚟都冇用”、“我一定唔够叻”、“我好担心考DSE”等。遇到这些情况,家长最重要是立刻了解子女的情绪,多聆听他们的看法,让子女觉得被理解。若果家长真的留意到一些抑郁或焦虑症状,便要立刻向临床心理学家或者精神科医生求助,尽早解开子女心结。”
家长要留意子女出现的6个焦虑症状
失眠 胃口下降 身体无故不适 (如肠胃不适、头痛、胃痛) 或经常请病假 因要上学而感到焦虑紧张,甚至抗拒上学或逃学变得依赖 经常担心、灾难化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