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灼见|运动与小学生精神健康的关系
文:西贡崇真天主教学校(小学部)冯家俊校长
许多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对著不同的挑战,如学业压力、家庭关系及社交问题,不少家长向我反映子女网上沉溺是最难解决的问题。然而,运动作为一种自然且有效的干预方式,助学生在困境中找到出口,还能在多方面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运动提供了健康的时间替代选择
小学生沉迷网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其他吸引力较强的活动,而运动则可以成为有效的替代选择。无论是户外活动如踢足球,还是室内活动如跳绳或羽毛球,都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从虚拟世界转移到现实中充满互动性的场景中。运动不仅有趣,还能给予孩子即时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够部分取代网络游戏中的虚拟奖励,同时,参与运动也能帮助孩子形成规律的生活方式,这种良性的时间管理方式,对于孩子养成健康的习惯至关重要。
运动促进身心健康,减少网络依赖
长时间沉迷网络容易让小学生产生身体疲劳、注意力分散甚至孤立感,而运动能够以多种方式改善这些问题。运动过程中,大脑会释放内啡肽和血清素,这些化学物质能够改善孩子的情绪,减少对网络游戏或社交媒体的心理依赖。此外,规律运动也能提升孩子的体能与免疫力,让他们拥有更强的精力应对学校与生活中的挑战。
特别是在团队运动中,孩子能够学习到如何与他人合作,享受人际互动带来的快乐。相比之下,网上活动虽然也有社交功能,但它往往缺乏真实的情感交流,容易让孩子感到空虚。通过运动建立的人际关系,能更有效地满足孩子的社交需求,进而减少他们对虚拟世界的依赖。
新兴运动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及为学生创造成就的机会
新兴运动更侧重于创意性与个性化的发展,例如板式网球对学生体能的要求比传统网球少,学生在比赛时需要运用比赛策略,因为它不仅需要体能支持,还需要策略性的规划每一步行动。新兴运动的教育价值体现于挑战传统运动的框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减少网络沉迷对家庭与学校的积极影响
运动不仅对孩子个人有益,也能在家庭与学校层面带来积极的影响。父母可以参与其中,与孩子一同跑步、打球或进行户外活动,这能促进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参与与支持会让孩子感受到真实世界中的陪伴与关爱,比起网上孤独的娱乐来说,这种亲密的情感联系更具吸引力。
未来,我们应进一步研究如何将运动与教育结合起来,开发更多适合小学生的新兴体育活动,并确保每位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在现实中透过运动:
学懂赢.学懂输
作者简介:
冯家俊先生现为西贡崇真天主教学校(小学部)校长,从事教育事业28年。现为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理事、西贡区公益少年团执行委员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学习科学与科技中心顾问及资讯科技领袖协会执行委员会从属委员,一向致力推动及实践电子学习、STEAM教育及自适应学习。冯校长带领学校与教育局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教育大学推行不同的计划,提升学生学习经历,并将学校成功经验向学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