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中 | 从“摸著石头过河”到更重视“强化顶层设计”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序幕之后,推进改革就成为了每一届党中央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惯例,在每一届三中全会上,围绕著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部署每个阶段的改革工作任务。分析历届三中全会重点议题内容以及其与每届其他全会的议题的关系,可以发现一个重要规律,那就是重点突破与全面改革相结合。
从纵向的历次三中全会重点议题内容情况来看,主要是遵循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不断推进局部的重点突破,而后待条件成熟再进行整体的全面改革。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重点推进农业工作发展,随后持续推进以生产责任制为重点内容的农业农村改革。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著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确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二届三中全会就著手推进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随著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物价上涨幅度过大。为此,十三届三中全会,就将提出要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和深化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
在农村、城市和相关要素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并不断推动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基础上,在党的十四大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精神指导下,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搭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随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再次把目光放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上,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奋斗目标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在解决了农村问题之后,整体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就被提出,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将眼光放在农村改革发展上,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工作进行了部署。
不难看出,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基本点,改革开放是中共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纵横两个维度的推进,一方面,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不断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所提出来的新要求,以推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之前,上述这些改革的实践,主要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摸著石头过河”,遵循著改革自身的逻辑,不断推进和发展。
在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的发展,中国现代文明形态的发展,已经完成了要素生成的任务,到了需要推动从具体要素生成阶段向整体形态发展阶段跃升的时候了。于是,中共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就著手推进了这一工作。为此,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并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可以看到,也就是,十八大之前,主要围绕农村、城市两方面重点突破,而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措施以及之后所采取的相应对策,随后再通过两种方式予以固化下来:一是在十九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将这些成果以机构改革方式,从组织维度予以固化下来;二是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做出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制度维度予以固化下来。如果将其放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三中全会的整体过程中来分析的话,发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以下特点和意义:一是不再只是强调经济体制改革,而是涉及五大建设的全面深化改革。二是不再只是强调改革“摸索著石头过河”的特点,而是重视“强化顶层设计”。
在十八大之前,主要是通过对一个个重点和急迫的问题进行攻关和突破,来打破当时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阻碍力量。一方面,从改革的角度来看,已经打破了许多点状的阻碍力量,现在到了需要解决整体性问题的时候;另一方面,从建设的角度来看,通过十八大以前的努力,已经完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形态的具体要素的生成,需要从整体形态上予以整合推进和跃升。因此,不论是从改革还是从建设的角度来看,都需要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强化顶层设计,推进整体性改革和发展。三是不再只是强调重点突破性改革,而是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从方法论来讲,十八大之前的改革,更多强调的是重点性突破,十八大之后的改革和建设的任务,已经要求强化顶层设计。
从改革的角度来看,二十大之前的改革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基础和类型来看,更多的是工业化条件下的生产力。然而,二十大之后,改革所要解放和发展的生产力,除了既有的生产力类型之外,很重要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这些新质生产力。
不论是从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是从新质生产力可能带来的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影响来看,都将与过去有著重大的区别。这就是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之后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更加强化顶层设计的必须和必然。这就要求改革工作,不仅不能是简单的摸著石头过河,而且除了强调顶层设计之外,还要强调战略上和对策上的前瞻预判,只有如此,才能够不断为解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条件,从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新质生产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