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中 | 王沪宁角色吃重
7月21日,新华社公布刚闭幕不久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所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和习近平关于决定内容的情况说明。通过习近平的情况说明可以得知,早在202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便已决定成立二十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副组长包括三位政治局常委王沪宁、蔡奇、丁薛祥。这里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是王沪宁担任副组长。
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继承和发展,两次会议具有对比意义。11年前,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其中提到成立文件起草组,组长是习近平,副组长是两位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张高丽。其中,当时,刘云山是中央书记处排名第一的书记,张高丽是国务院排名第一的副总理,前者代表党务工作,后者代表政务和经济工作。
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文件起草组,大体上延续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的人事安排。副组长蔡奇是中央书记处排名第一的书记,丁薛祥是国务院排名第一的副总理。不同的是,已经转任全国政协主席的王沪宁出任排名第一的文件起草组副组长。这说明擅长理论、有党务和改革经验的王沪宁在二十大后依旧扮演独特角色。
众所周知,王沪宁是中国政坛具有重大影响的高层智囊,在过去多年决策层的理论体系构建中扮演独特而重要的角色。王沪宁生于1955年,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担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是一位有影响力的青年学者和政治学家。后来他“学而优则仕”,被调入中央工作,先后以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和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身份辅佐江泽民和胡锦涛,参与构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012年王沪宁在习近平上任后升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并继续兼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经常陪同习近平出席内外活动。2017年王沪宁又更上一层楼,升任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排名第一的书记,主管党务和意识形态工作。2022年王沪宁继续担任政治局常委,并在2023年出任全国政协主席。值得注意的是,自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后来升格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成立以来,王沪宁一直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协助习近平重塑过去10年中国政治秩序。
现如今,已经转任全国政协主席的王沪宁以文件起草组副组长的身份参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启动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工作,既符合他一直以来的政治身份,又凸显他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转型过程中的角色和习近平对他的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