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航线:气候暖化下群雄的“竞技场”
随着地球暖化日益严重,北极冰层不断融化,科学家预测至2050年夏天北冰洋可能不会再有浮冰。此一改变不仅意味着海平面上升,还使得昔日彻底冰封的北极航线的经济和战略作用终获释放,势必成为列强虎视眈眈的新目标。北极航线不但将提供庞大的资源宝库,还将激起北极国家以至其他欲跻身该区的大国集体较劲,成为争夺资源和发展机遇的重要战场。
(编按: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于10月18日在北京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发表讲话赞扬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并称俄罗斯可以作为东西方、南北之间的过境国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在致辞中提到,邀请各国开发北方海路。中俄两国讨论开发“北方海路”多时,习近平于2017年7月与俄罗斯时任总理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会面时,提出共同开展北极航道开发和利用合作,建构“冰上丝绸之路”。)
此为中美水道之争(四)
一直以来,地球北纬66度以上地区并未发挥多少经济作用——厚厚的冰雪使丰富资源和航海路线有如“武功全废”,加上地理位置偏远,遇上事故时难以施援。不过,因应全球平均温度自工业化时代以来上升了摄氏一度,北极地区的升幅更是其一倍。美国太空总署估计,北极平均每年损失近5.4万平方公里的冰,面积相当于1.5个台湾。有科学家甚至预测,到2050年夏天,北冰洋可能不会再有浮冰。
早于19世纪末,不少国家经已发现北极蕴藏大量能源资源,包括煤、钻石和铜等,开采工作亦随之展开。美国于上世纪持续在阿拉斯加北部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储藏,1968年更发现北美最大油田;俄罗斯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于西伯利亚大规模生产油气;加拿大和挪威近年也开始相关开采工作。
航行时间快30%的新航道?
2003年9月底,北极最大一座冰棚裂成了两块,令全球关注极北地区的气候暖化问题。另一个关键时间点是2007年8月,俄罗斯潜水器潜入北极14,000英尺海底进行科研考察,并在罗蒙诺索夫海脊(Lomonosov Ridge)插上一面俄国国旗,对该片蕴含庞大石油储存的海底宣示“主权”,此举亦使当代的北极主权争夺战正式开打。
气候暖化无疑为探索北极创造有利条件,不少国家亦重新审视在区内的利益和发展策略。近年,俄罗斯和挪威是较活跃的北极国家*,过去十年在天然气和石油基础设施、深水港以至破冰船方面投入了数十亿计美元,打通北极航线也成为率先关注点。
注:北极国家共有8个,分别是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挪威、丹麦、瑞典、芬兰和冰岛。
香港大学地理系助理教授Mia Bennett解释:“过去80年来,该地区的航线主要是因纽特人(Inuit)等原住民用作内部运输。但现在,因着北极航线的开放时间加长、亚洲市场对能源的兴趣,以及更快捷接通欧亚等因素,令不少欧亚国家愈加看重北极和北极航线。”
北极航线主要由两条航线组成,一是俄罗斯以北的东北航线,从白令海峡开始,穿过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拉普捷夫海、喀拉海、巴伦支海到达北欧;另一条是加拿大和美国阿拉斯加北面的西北航线,由戴维斯海峡开始,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美国阿拉斯加到达白令海峡。
东北航线相比传统贯通欧亚(途经西欧、南欧、地中海,再经苏伊士运河、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海、东海、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这条路线,路程可缩短多达4,000海里,节省约三成航行时间。此一路线另一吸引之处,是可避开马六甲海峡和非洲之角的海盗。北极航线的开通,或可打破传统经苏伊士运河逾一个世纪以来的海运垄断地位,有望改变位处这条传统路线上的港口国家的发展,以至全球地缘政治格局。
目前,北海航道全年只有3个月能够航行,船只不时需破冰船帮忙开路才能凿破2、3米厚的海冰,但融冰或令情况有所改变,据俄罗斯交通部的资料,2020年船只透过北海航道运送的货物总重量比2010年开通时增长10倍,达到每年6,500万吨。
事实上,除了丰富的资源和航运价值,北极在军事上的价值,更让它成为主要大国必争之地。北极地区上空和北冰洋海域是当前世界主要核大国投掷核力量的必经之路,也是远端洲际导弹的飞行路线,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俄罗斯占主导 中美欲分一杯羹
因应全球暖化、海冰退却,北极无论是在能源开发和新航海路线两方面都具有更大的可行性和发展空间。现时除了俄罗斯在区内拥有主导地区外,其他国家也希望急起直追,抢先霸占发展这片“极北之地”的有利位置。
其中,美国在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储备,包括三分一未开发石油和一成三未开发天然气。自奥巴马政府开始,美国已将北极事务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并于2013年发布“北极地区国家战略”,提出要改善预测天气准确性、导航设备和高纬度地区通讯能力。奥巴马又借着国家于2015至2017年担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期间,积极推动各国家正视气候变化和环境保育议题。
然而,美国不论在地区军事和人口方面均难与俄罗斯抗衡,连破冰船数量和投资也十分有限,而且在区内没有深水港。
美国在北极的国家利益包括军事战略、国土安全,以至政治经济等几方面:美国需要在区内拥有一定军事实力,以确保航行与飞行自由,为保护国家利益,必要时可以单方面采取行动;其次是防止恐怖袭击或其他犯罪行为;最后是扩大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存在感,不仅要能保护专属经济区权益,还要有能力适当控制邻近水域。
美国目前在北极地区驻有约25,000士兵,海军计划明年会将舰队编制增加至100个单位,包括航空母舰、驱逐舰与巡洋舰等,还将强化海岸防卫队及海军军备,长远组成一个有效的监察网络。
去年8月,美国国务院宣布增设“北极大使”,负责和北极圈国家等持份者沟通。美国强调北极地区和平稳定,对该国有重要战略意义。受俄乌战争影响,北极理事会绝大部分成员国去年适逢俄罗斯轮值主席国,已停止参与北极事务,直至今年5月由挪威接任为止。
作为全球最大能源进口国的中国,也乘着俄罗斯“向东望”之便,终于有了合作开发的机会。2018年1月,中国国务院公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将自己定位为“近北极国家”,成为北极事务的利益攸关方。该文件首度提出“冰上丝绸之路”的概念作为“一带一路”的延伸,争取更多机会参与在区内事务。中国还积极参与北极科研和基建,并拥有“雪龙号”和“雪龙2号”两艘破冰船作考察用途。
中国资金亦试图加大北极地区的投资,除了在俄罗斯投资开采能源外,又在格陵兰勘探矿产。中国电信巨头亦渴望与芬兰一间想铺设连接北欧和亚洲巨大新型海底互联网电缆的公司合作。中国又不断寻求和北欧国家的贸易协议和发展港口基建等项目。
中国另一个目标是北海航道,华盛顿智库组织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高级研究员孙韵表示,中国向北极的扩展遵循以资源为中心的战略,而非领土战略。她又表示,中方除投资能源外,亦希望获得新的海上通道,缩短来往欧亚之间的运输时间。国企中国远洋运输公司(COSCO)过去五年多次派货船穿越北极地区,并于2019年起作更多航行。
透过参与海洋科学研究和拥有开发资源技术,是非北极国家加入北极理事会(Arctic Council)的资格门槛。东北亚各国为了争夺北极话语权,纷纷出台阐明立场的政策文件,如韩国的“新北方政策”和其具体落实政策“九桥战略”,希望在天然气、铁路、电力、航道、造船等领域和俄方合作。日本也于2015年提出《日本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惟日方的北极战略缺乏明确方针,在国家定位和目标上也较含糊。连靠近赤道的新加坡,也于2013年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积极争取话语权。
中俄联手开发或颠覆全球航运
随着北极地区在全球发展上变得愈来愈重要,区内地缘冲突的张力难免转趋紧张,军事化的发展也会加速,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有待解决和处理。 现时,负责治理北极地区事务的主要组织是北极理事会;加拿大、丹麦、挪威、俄罗斯和美国另组“北极五国”(The Arctic Five),以临时性质讨论重大地区议题。除此以外,北欧理事会(Nordic Council)、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等国际机构亦有参与讨论和研究区内各种问题。
北极理事会的《2009北极海运报告书》预计,2030年起,西北航线和东北航线或因大范围融冰而长时间开通。
航线由2009年只有五艘货船通过,至2013年高峰期有71艘,虽然近年回落至20多艘,与每年17,000艘货船通过苏伊士运河相比微不足道。若航线进一步开通,仍有望与传统路线竞争或互补。2018年9月初,总部设于丹麦哥本哈根的全球货柜航运龙头马士基集团(A.P. Moller-Maersk)旗下货轮“文塔号”(Venta)运载一批冷冻鱼,从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港口海参威(Vladivostok)出发,经北海航道航行,成功在9月底抵达圣彼得堡。这艘装有3,600个货柜的大型货船首次经北海航道行驶,引起外界对航道商业化的期待。
然而,北极航线开通及运作要符合很多条件及考虑因素,如融冰速度、北冰洋各处水深、环境保护、码头基建等问题。
令人关注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今年3月在莫斯科进行会谈,会上两人讨论多个议题。普京在会上建议与中国合作开发“北方海路”(Northern Sea Route,亦即东北航线)。倘若成事,这将为全球航运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鉴于中俄双方皆积极发展北方海路,如俄罗斯批准至2035年的发展计划,总拨款规模近1.8万亿卢布,并计划于2030年将该航线的货运量由明年的8,000万吨增至2亿吨;中国则希望藉该航道建构“冰上丝绸之路”*。从中俄双方具有相当规模和野心的层面来看,两国似乎在开发北方海路的道路上经已处于领先的位置。
注:“冰上丝绸之路”指的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包括“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俄罗斯当时邀请与中国合作共建的是东北航道:西起西北欧北部海域,东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途经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利亚海,和白令海峡,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